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伤寒传变之脉证

【原文】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征引】

钱天来:伤寒若一日之后,脉安静则邪轻而自解,不至传入他经,倘见证颇欲吐,是伤寒呕逆之证未解,况吐则邪入犯胃,乃内入之况。若口燥而烦热,脉数急者,如邪已郁,热势盛未解,故为传经之候。

丹波元简:躁烦者,烦躁也,非口燥烦热之说。

柯琴:欲、若,审其将然也。

张锡驹:数急,对静而言。

中西惟忠:《素问》之说(出自《素问·热论》)一日太阳受之,经各一日,至厥阴,凡六日。此推之于理者。仲师之于论皆施之于高者,推之于理者未必专符于高,合之于高者无不尽合于理。

刘栋:本条后人之言也。

【讲义】

伤寒,包括中风而言,隐寓表病之义。一日,初起之日也。太阳受之,指表而言,谓表病初起表先受邪。脉若只见初病之浮象,为不传变之征。若自觉证颇有欲吐之势,是向内之机已萌。若再加躁烦之情,则内热之变已生,印之于脉象数急,乃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搏动加速,确为传变之征也。传者,传经也,乃邪由外入内,由轻而重。

【附注】

《伤寒论》以六经名篇,原无经络、脏腑之关联,亦如中风、伤寒之别,姑立其施治耳。六经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也。发热恶寒,无论有汗无汗,病在表位者,皆为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病在里位者,为阳明病。寒热往来如疟,病在半表半里者,为少阳病。若全身机能衰弱,或误治而虚其正气者,为少阴病。里有虚寒而吐利者,为太阴病。里虚而寒热相错或上热下寒,或寒热胜负,或见消渴、吐蛔、下利、舌卷囊缩者,为厥阴病。以上所举数证略示六经病之部位性质有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之别,当于各篇分论之。传变者,如原为太阳病,今见阳明病,即为太阳传阳明。若见少阳病,即为太阳传少阳。若少阳更见阳明病,为少阳传阳明。后传之病见,原有之病罢,方为传变。若传后而原有之病仍在,谓之并病。同时数病俱见者,谓之合病。此传变、并病、合病之不同也。

【习题】

1. 试述伤寒传变之概要。

2. 伤寒传变,中风是否亦有传变?

3. 详述六经病之部位及性质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