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惠临证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一)正虚为本,脾肾阳虚

正气虚弱在疾病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黄帝内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乃可见之物,属性为阴,其形成常与阳气不足、寒凝瘀滞有关,《灵枢·百病始生》云:“寒邪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灵枢·水胀》更谓:“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抟,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也不例外。多数患者在术后或放疗、化疗后出现的大便稀溏、肠鸣腹胀、手足不温、少腹冷痛等症状,往往与脾肾阳虚有关。而且长期在高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更易出现肾阳虚。因此,大肠癌只是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病根本源于脾肾阳虚,人体气化和温煦功能受损,久之邪实聚集,形成肿块。

(二)邪实为标,湿毒为患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阳虚则内寒,湿邪内生,且寒性收引,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凝而成瘀。《素问·调经论》曰:“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寒、湿、瘀阻滞日久能成毒,部分大肠癌患者嗜好肥甘厚味,饮酒无度,如此肠道局部积热日久亦能生毒。《诸病源候论》有“恶核者……此风邪挟毒而成”,《灵枢·百病始生》“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指出“风邪挟毒”和“凝血蓄里”均易生肿瘤。《中藏经》亦云:“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提出“脏腑蓄毒”可能产生肿瘤。大肠癌患者整体辨证属于脾肾阳虚,阳虚则不能温运,不能化湿,肠道局部的寒、湿、瘀、毒相互胶结、转化,共同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