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本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全国中医药院校医疗、教学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集体编写,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生(包括“5+3”或“5+4”长学制或硕士研究生)使用。
本教材力求史料翔实,忠实地再现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全貌,使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认知其发展的必然性,同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中医骨伤科发展史》《中国骨科技术史》等教材和著作,同时简要介绍了当代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成就、当代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和民族骨伤科的发展史。
当代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成就体现了我国坚持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医骨伤科学在不同发展时期,形成了有清晰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众多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造就了中医骨伤科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对不同流派学术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开阔学生的诊疗思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民族的骨伤科知识体系与中医骨伤科始终保持着深入的交流和融合,但由于地域和民族等特点,大都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介绍各民族的骨伤科知识与经验,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而且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教材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由陈日高编写,第三章由任树军编写,第四章由李磊编写,第五章由刘渊编写,第六章由董万涛编写,第七章由何升华和姚啸生编写,第八章由柏立群、温鑫柱、刘金山、王勤俭、谢心军、阿拜都拉·艾克拜尔、戚晓楠编写,由林勋和杜红根统稿。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胡兴山、刘元禄和秦克枫等《中医骨伤科发展史》的编著者依据原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感谢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专家及全国多位中医骨伤科专家和前辈对本教材编写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辽宁中医药大学崔海舰医师和研究生们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限于编者水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中医骨伤学发展史》编委会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