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法康复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经络学说

(一)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等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气血循行”的通道,具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黄帝内经》)的重要作用。经络系统介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是直行的主干,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它们“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络脉是横出于经脉的分支,主要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等。另外,十二正经有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被称为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在外濡养皮肤、肌肉,形成了十二皮部和十二经筋。十二正经各有专属的穴位,奇经八脉除任脉和督脉外,无专属的穴位,全身经穴共有360多个。

(二)经络学说在功法康复中的应用

1.练功过程中的感传现象是经络学说产生的源头 古人的练功过程中,通过放松入静、返观内照、凝神入气穴等方法,觉察到了生命内在气机的涌动和循行,这恐怕是古人发现经络的主要途径。明·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强调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近人余纯在《针灸指南》一书中也主张:“学习针灸者,必先自愿练习……静坐功法,则人身内经脉之流行及气化之开合,始有确实根据,然后循经取穴,心目洞明,否则无法可以证实。”

2.注重奇经八脉在功法康复中的独特价值 奇经八脉在中医常规诊疗中应用并不太多,而在功法康复中,奇经八脉的锻炼极为重要。比如任督二脉导引法,早在《庄子·养生主》中就指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延年。”早期的行气法,如《行气玉佩铭》虽未指明任督二脉,但已有通过深呼吸运气升降而调和阴阳的概念。又如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说:“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自然周身流转,无有停滞之患,而长生久视之道,断在此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引用张伯端《八脉经》之语,尤其强调了阴跷脉的锻炼:“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唯在阴跷为先,此脉先动,诸脉皆通。”

3.注重经络学说中丹田在功法康复中的应用 丹田一说,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石门,三焦募也……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任脉气所发。”丹田有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在脑之髓海,或认为在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却行两寸为洞房,却行三寸为上丹田也。中丹田在心下绛宫。下丹田,即脐下二寸处,有的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也有的认为在脐下三寸。《难经》描述这一部位“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在功法康复当中,一般认为:①下丹田为元气所集之处,是生命活动的枢纽,与人体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②下丹田是调控十二经的中心部位,意守于此,发动内气,有通贯十二经脉之效;③气贯丹田,可以运用后天呼吸之气接续先天的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