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法康复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一、脏腑学说

(一)脏腑学说概述

脏腑学说,又称藏象学说,是建立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的关于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论体系。其中肝、心、脾、肺、肾为“五脏”,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它们之间构成了互相联系制约的五大功能运行系统,为人体生命自组织、自运行的基本框架结构。在“五脏”的基础上,其他的五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后来又加上三焦,成为六腑)、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官(目、舌、口、鼻、耳)等依次配属归类于各自的功能运行系统。由于脏腑藏于内,但象形于外,“司外”可以“揣内”,故又曰“藏象”。

脏腑学说,最早形成于《黄帝内经》。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六腑属于空腔性器官,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主要是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所以谓之“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脏别论》)。

此外,还有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奇恒之腑,除胆属六腑外,都没有和五脏的表里配属关系,但有的与八脉相联系。奇恒之腑在练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脏腑学说在功法康复中的应用

1.将脏腑学说与五行学说结合应用于功法康复 脏腑与五行之间有配属关系,功法康复时应当综合运用。比如“养五脏五行气法”“虚病补母法”“实病泻子法”等(参见“五行学说”节)。

2.注重培补脏腑生命根本在功法康复中的应用 脏腑作为生命形体的基本构架,是生命精气的蓄藏和生化之所,因此功法康复中应当注意培补脏腑。比如《脉望》中记载有“攒簇五行法”:绝欲则肾不漏精,静默则心不失神,定息则肺能安魄,简视则肝能育魂,凝思则脾能安意。又比如功法康复当中,有观点要求眼不动则魂在肝,鼻不嗅则魄在肺,舌不动则神在心,耳不闻则精在肾,念不起则意在脾等。

3.注重心为君主之官在功法康复中的主宰作用 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主导调摄脏腑功能的作用。在功法康复当中,特别是采用静功康复时,要求练功者进入虚极静笃的状态,让心主神明的作用得以正常发挥。前人有言:“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常用的静心收心的方法有凝神入气穴法、返观内视法、观想意境法。

4.注重脏腑阴阳和合生化在功法康复中的应用 脏腑的阴阳五行之间,具有和合生化的自组织、自调节、自生长的特性,这也是功法康复中十分重要的激发自有生命自愈力的途径。在脏腑调和当中,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练功得法的重要状态。《茶香室三钞》中谓:“学道无他,在于养气,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脾元,氤氲不散,则丹聚矣。”另外,“五气朝元”也是练功进入良好状态,启动自愈潜能的关键指标。《性命圭旨》中说:“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奇恒之腑在功法作用中极其重要。所谓三花聚顶,即聚于脑也。道家所谓周天功夫即是骨髓周天,精气神内聚于骨髓而行周天也。骨,传统功法皆谓需敛气入骨。脉,主要为奇经八脉,为先天经脉,功法最为重视,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有所阐明,是打通小周天、大周天的最关键之处,与后天之十二经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