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第一章 传统功法康复学总论
第一节 传统功法康复学概述
一、传统功法
传统功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导引、吐纳、站桩、静坐、行气、存神、内丹术以及内家拳等功法,其以内养精气神为主,提高身体素质,从而起到养生、治病、康复的作用。
传统功法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黄帝内经》开篇反复提到传统功法,可见其在中医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张仲景、华佗、巢元方、孙思邈、刘河间、李东垣、李时珍、张锡纯等各时代的医家对传统功法均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著作中有专门论述。经过历史的沉淀,很多优秀的功法如站桩、静坐、少林内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流传至今。这些功法受到大众的喜爱,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导引:“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可见,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
吐纳: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呬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浊气,即可长寿。
站桩:站桩为传统的站式功法锻炼,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起源于古宗教仪式,是中国传统功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桩的流派很多,有武当桩法、少林桩法、峨眉桩法等。各流派都很重视桩功的练习。在内家拳之形意拳中,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说。太极拳中有无极桩、活步桩。桩功对锻炼下盘、提高平衡能力有重要作用。
静坐:静坐是打通经络的有效方法,其靠精神内守使气机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一股冲和之气运行经络之间,化解郁积之处。
行气:亦称“服气”“食气”“炼气”。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云笈七签》记载:行气时,需凝神净虑,专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据称炼气既久,可达到鼻无出入之气的最佳境界,如婴儿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气重点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
存神:存神亦名思神,又可称为存思、存想、冥想等。存神一词,首见于《太平经》。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有曰:“若以神同城而善御之,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原意是将真神守住己身之内,则疾病不易侵犯身体。
内丹术:内丹术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以人的身体为鼎炉,内炼“精、气、神”,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道德经》《列子》《庄子》《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作品被后世奉为内丹术的经典论著。
内家拳:练气重于练筋骨皮的拳法叫作内家拳,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以意导气,以气引领四肢百骸,更讲究以柔克刚。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就是最典型的内家拳,其偏重于精气神的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