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一)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
反复多次粗暴的手法复位可损伤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并使尖锐的骨端变钝,使骨折端接触不稳,不利于骨折愈合,应避免。手法复位的优点是能较好地保持骨折部位的血供,手法应轻柔,争取一次完成。但有时较难达到解剖复位,不能因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多次进行手法整复。凡已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者,则不宜再行复位,否则易引起骨折的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二)手术的影响
开放性骨折清创时,碎骨片摘除过多,造成骨质缺损,可影响骨折愈合。切开复位时,软组织和骨膜广泛剥离,破坏骨折段血供,影响骨膜内骨化,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故手术应在严格遵守指征的情况下应用,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局部血液供应。
(三)牵引过度
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可造成骨折端分离,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手法复位时过度牵引会使骨折断端分离,骨折端存留间隙,亦可明显影响骨折的愈合时间,引起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四)骨折的固定
固定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固定是保证骨折断端正常修复的前提。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可以控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使伤肢在稳妥固定下进行功能活动,产生骨折端间断纵向适宜的挤压力,该压力可使骨产生压应力的不断刺激,使骨修复潜能进一步激发,效应叠加,加速骨的愈合。但如果骨折固定不牢固,固定范围不够或固定时间过短,骨折的愈合过程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使骨折周围的再生毛细血管易被撕裂,外骨痂缺乏早期稳定作用,骨折处因受到剪切力和旋转力的影响,不利于骨痂的生长,或破坏愈合中的骨痂,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五)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过早和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影响骨折愈合。若过早地进行以下的活动:如前臂双骨折的旋转前臂动作、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外展动作、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内收动作、伸直肱骨骨折的伸肘动作、克雷氏(Colles)骨折的背伸动作、史密斯(Smith)骨折的腕屈动作等,都不利于骨折愈合,有可能使刚形成的纤维骨痂撕断,而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但适时而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防止肌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