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骨折的愈合

一、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发展的过程,中医学认为骨折愈合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其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3个阶段,但三者之间又不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逐渐演进的进程。

(一)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骨本身的损伤导致骨髓腔、骨膜下和周围软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断端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伤后4~8小时,由于内、外凝血系统的激活,骨折断端的血肿凝结成含有网状纤维蛋白的血凝块。由于骨折的损伤和血管断裂使骨折端血供被阻断,可致其部分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断端出现一个骨坏死区,并出现骨吸收现象,在早期阶段,断端间不能直接愈合,随后由活骨附着部的组织增殖形成桥梁与坏死处连接。在骨折断端间的坏死组织可引起急性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缺血和坏死的细胞所释放的产物,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浆渗出、水肿和急性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侵入血肿的骨坏死区,逐渐消除血凝块、坏死组织。来自骨膜、骨髓及邻近组织的新生血管的间质细胞进入血肿内,使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并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称为纤维连接,在骨折后2~3周完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活跃增生,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在稍晚时也发生同样改变。

血肿机化期在中医学属于骨折早期,又称活血祛瘀期,其病机为机体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滞血瘀、经脉受阻。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二)原始骨痂期

原始骨痂期骨折的修复是通过软骨内骨化和骨膜内骨化,使骨折端逐渐骨化,形成骨痂,使骨折逐步愈合的过程。由血肿机化而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支架,大部分转变为胶原、软骨或骨组织,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骨化。骨折断端的外骨膜开始增生、肥厚,外骨膜的内层成骨细胞增生,产生骨化组织,形成新骨,称为骨膜内骨化。新骨的不断增多,紧贴在骨皮质的表面,填充在骨折断端之间,呈斜坡样,称外骨痂。同时,骨折断端髓腔内的骨膜也以同样的方式产生新骨,充填在骨折断端的髓腔内,称为内骨痂。内、外骨痂沿着骨皮质的髓腔侧和骨膜侧向骨折线生长,彼此会合,不断钙化、骨化,在骨折处形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部分骨痂会合连接后.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而逐渐加强,与其强度足以抵抗肌肉的收缩、成角及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临床愈合,一般需要4~8周。

这一过程中,膜内成骨比软骨内成骨快,而膜内成骨又以骨外膜为主。因此,任何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X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骨折线逐渐模糊,但部分仍隐约可见。

原始骨痂期在中医学属于骨折中期,又称接骨续损期,其病机为骨初接续、瘀肿未尽、气机不畅。治宜调和营血、祛瘀生新、接骨续筋。

(三)骨痂改造期

原始骨痂为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所组成,尚欠牢固。在骨痂改造期,原始骨痂进一步改造,成骨细胞增加,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逐渐规则致密,骨折端的坏死骨经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完成死骨消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过程。原始骨痂被板层骨所替代,使骨折部位形成坚强的骨性连接,这一过程需8~12周。

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的加强,应力轴线上的成骨细胞相对活跃,有更多的新骨使之形成坚强的板层骨,使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和改造。而在应力轴线以外破骨细胞相对活跃,使多余的骨痂逐渐被吸收及清除,使原始骨痂逐渐被改造成永久骨痂,后者已具备正常的骨结构。骨髓腔重新再畅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最终骨折的痕迹从组织学和放射学上可完全消失。这一过程在成年人需2~4年完成,儿童需2年完成。

骨痂改造期在中医学属于骨折后期,又称坚骨壮筋期,其病机为筋骨已续、气血不足、肝肾虚损、筋骨痿弱。治疗以补益气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