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发展期

秦汉时期,诸多帝王君主都是养生长寿的热烈追求者,在此社会背景下,中医养生学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养生家以及养生专论、专著。秦汉时道教已盛行,黄老学说得以进步继承发展。西汉之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得以大力发扬;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成长起来。道、儒、佛三教思想都对当时的养生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养生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基本法则和诸多养生方法。其中有很多有关运动养生的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三月……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素问·异法方宜论》有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img。”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导引图》帛画,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导引”的绘画实物形象,为了解传统的导引术式及其作用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淮南子》强调形神气之间的联系和统一,对后世养生学有一定影响。《淮南子·精神训》记载:“若吹呴呼吸,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凫浴猿躍,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

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华佗在实践中创立了动形养生的五禽戏法,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锻炼,既能治疗疾病,又对全身的肌肉、筋骨、关节有益。“五禽戏”的出现,使运动养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后世卫生保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导引吐纳术发展迅速,出现了以嵇康、葛洪、陶弘景等为代表的许多倡导导引吐纳的养生家,促进了功法养生的发展,大大充实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嵇康强调形、神共养,他在《养生论》中提出“形恃神以立,劳须形以存……又呼吸吐纳,服食养生,知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葛洪所著《抱朴子》认为,导引的作用是“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可以延年续命。《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能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俛地仰,令赤黄之景,不去洞房,猿据兔惊,千二百至,则聪不损也”等导引术。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了六字诀法,即:“纳气有一,吐气有六……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另外在《导引按摩篇》中记载了很多导引养生的方法。

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编撰《诸病源候论》一书,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与病候,不载方药,但在诸证之末多附“养生方”和“养生方导引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些养生、导引方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对隋代以前养生思想和方法的一次全面总结。他同药物治病一样,长期以来对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贡献。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融道、儒、佛、医诸家学说于一体,广泛搜集、整理、推广养生方法,不但丰富了养生术内容,也使得诸家传统养生法得以流传于世,在养生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摄养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都有大量文字论述导引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有道家导引法,还有佛家导引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篇记有“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题名按摩,实为导引,曾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