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日益强大、发展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国际社会也更加重视中医药,中药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野生资源减少,需要人工栽培才能满足需要的药材种类越来越多。药用植物栽培学作为专门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人工调控技术的应用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不仅可为中医药产业提供品种齐全、质量优良的药材,也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药材质量决定着各种中药产品的质量,药用植物栽培已经成为中药生产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药用植物栽培学也就成为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虽然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但其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仅有几十年的时间,目前仍然处于不断丰富发展与修正完善的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措施,药用植物繁殖与良种选育,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药用植物产量与药材品质形成,采收与产地加工,重要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本教材作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经过调整、修订、完善而成的。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各论介绍具体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本版教材将总论10章调整为8章,其中将“药用植物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内容并入第四章药用植物繁殖与良种选育,将“药用植物栽培发展趋势”内容并入第一章绪论;将各论4章调整为6章,将原来以系统分类法排列药用植物修改为以药用部位进行排列,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了部分药用植物种类。通过上述调整,使得各章内容更加均衡协调,并便于讲授、学习。
参与本教材编写的共有28家院校、29位编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落实责任、保证编写进度和质量,由7位副主编负责各章的组织编写和质量把关,最后由主编汇总统稿。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张永清编写。第二章由尹海波负责,第一节由温秀萍、尚彩玲编写,第二节由尹海波编写。第三章由张寿文负责,第一节由童巧珍编写,第二节由潘坤编写,第三节由张寿文编写,第四节由张春椿、张寿文编写。第四章由刘军民负责,第一节由王海英、古今编写,第二节由闫婕、刘军民编写,第三节由赵玉成编写。第五章由张永清负责,由王玲娜编写。第六章由孙海峰编写。第七章由董诚明编写。第八章由兰卫编写。第九章由董诚明负责,人参由肖春萍编写,三七由古今编写,川芎、乌头、白芷由闫婕编写,天麻由欧小宏编写,丹参由张永清编写,甘草由兰卫编写,白术、浙贝母、延胡索由张春椿编写,半夏由王玲娜编写,地黄由董诚明编写,当归、党参由张明英编写,防风、北细辛由尹海波编写,柴胡由王乾编写,菘蓝由赵玉成编写,黄连由张丹编写,紫菀由姜丹编写,膜荚黄芪由尚彩玲编写。第十章由张寿文负责,白木香由潘坤编写,杜仲由欧小宏编写,牡丹由彭华胜编写,厚朴由童巧珍编写。第十一章由刘军民负责,广藿香、铁皮石斛由刘军民编写,艾由童丽编写,荆芥由王乾编写,穿心莲由李明编写,薄荷由赵玉成编写。第十二章由兰卫负责,红花由兰卫编写,忍冬由王玲娜编写,菊由姜丹编写,款冬由王乾编写,番红花由张景景编写。第十三章由孙海峰负责,山茱萸由董诚明编写,五味子由王海英编写,宁夏枸杞由张新慧编写,阳春砂由李明编写,连翘由张明英编写,吴茱萸由赵玉成编写,罗汉果由李斌编写,单叶蔓荆、栀子由张寿文编写,贴梗海棠由彭华胜编写,栝楼由王玲娜编写,蛇床由孙海峰编写,酸橙由温秀萍编写。第十四章由尹海波负责,赤芝由温秀萍编写,茯苓、猪苓由张景景编写。
本教材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编创工作由董诚明、彭华胜负责,全体编写人员共同参与。
本教材以培养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和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强调中医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密切结合,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力求理论系统性和技术实用性相统一,重点解决药材栽培生产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药材产量与质量的目的。为体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中还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本教材既能满足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可为从事相关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如有遗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学及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修订提高。
《药用植物栽培学》编委会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