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骨学

一、总论

骨bone在成人为206块,按部位不同,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部分(图1-1),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的重量,约占成人体重的1/5,约占新生儿体重的1/7。

每块骨是以骨组织(包括骨细胞和骨质)为主体构成的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其生长发育过程,并具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经常进行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和结实粗壮,如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骨质中的钙和磷,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而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所以,骨还是体内钙和磷的贮备仓库。

(一)骨的形态

形态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功能的不同,骨有不同的形态,基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图1-2)。

图1-1 人体骨骼

图1-2 骨的形态

1.长骨long bone 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骨干内部管状的空腔称为骨髓腔,内含骨髓;在骨干表面有1~2个血管出入的滋养孔。两端膨大称为,有光滑的关节面,且有关节软骨覆盖。青少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骺之间有一层软骨,称为骺软骨。骺软骨能不断增生,又不断骨化,使骨的长度增加。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软骨处形成一线状痕迹,称为骺线

2.短骨short bone 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体腔的壁,对体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参与构成颅腔并保护脑,胸骨和肋骨参与构成胸腔并保护心、肺等。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位于鼻腔周围的上颌骨和筛骨等,发音时能起共鸣作用,并能减轻骨的重量。

(二)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图1-3)。

图1-3 长骨的构造

1.骨质bone substance 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坚硬,构成长骨骨干以及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呈海绵状。骨小梁排列方式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骨松质分布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外板内板。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外板之间,称为板障

2.骨膜periosteum 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旧骨质的功能,在骨的发生、再生、改建和修复时,它们的功能最为活跃。当骨膜剥离后,骨不易修复,甚至可能坏死,故手术时要尽量保留骨膜。

3.骨髓bone marrow 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及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取代,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当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临床上需要做骨髓象检查时,常选髋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等处进行骨髓穿刺。

在骨的关节面上,覆盖有由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增加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思政元素

造血干细胞捐献

造血干细胞来源于骨髓,是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这些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

造血干细胞捐献,以往主要是从捐献者髂骨中抽取骨髓血,提取干细胞,因此也被称为骨髓捐献。所谓骨髓捐献是用科学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然后从捐献者静脉采集全血,经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因此不会影响捐献者的造血功能。

我国血液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仅白血病每年约有3.6万人发病,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幸。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但要寻找与患者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却不容易。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由此可见,造血干细胞捐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凡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经血液检查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加入志愿捐献队伍中,让更多的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

(三)骨的理化特性

骨由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组成。有机质赋予骨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两种物质的比例决定着骨的物理性质,而其比例关系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幼年时期,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约为1∶1,因而骨的弹性大而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其骨折称为青枝骨折。成年人骨有机质约占1/3,无机质约占2/3,因此骨具有较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老年人的骨含有机质较少,无机质相对较多,而且因为与钙、磷的吸收和沉积相关的激素水平下降,骨组织总量减少,表现为骨质疏松,此时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