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一节 中医外科范围
一、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
中医外科历史悠久,历代在医事制度上的分科变革较多,加之外科专著所收载的疾病范围亦有差异,因此传统外科的范围划分界限并不明确。
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在《周礼·天官冢宰》中有疡医的记载,主治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肿疡与溃疡是指痈、疽、疔、疖等病未溃与已溃,金疡是指被刀、釜、剑、矢等利物所伤,折疡是指击仆、坠跌等所致的损伤。唐代,外科则称疮肿科,范围变化不大,仍包括疮疡、骨伤及金创等。宋代,太医局设疮肿兼折伤科,外科范围主要是疮疡及骨伤,包括肿疡、溃疡、皮肤病、骨折、创伤等。元代医事分为13科,其中有疮疡科、正骨兼金镞科,分立外科与伤科。至明清时期,医事分科更细,骨伤、耳鼻咽喉、眼科等疾病一般开设专科分治。这一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体,但在当时的许多外科专著中所论述的病种却大大超出这一范围。如明代《外科正宗》和清代《疡科心得集》中所论病种,除疮疡、皮肤、肛肠疾病外,还包括男性前阴、乳房、颈部、四肢等各部疾病,以及金创、跌仆、烧伤、虫咬、岩瘤、内痈等。顾世澄的《疡医大全》更是集古今医家之大成,论述范围涉及人体内、外各部疾病。
虽然,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随着历代医事制度的变革而有所变化,但其学科界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多发在体表,也有发于脏腑,凭肉眼可见、局部有形可征,或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正如明代汪机《外科理例·前序》所说:“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主要包括了疮疡、肛肠、皮肤、男性前阴、乳房、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瘿、瘤、岩,口、眼、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以及跌仆闪挫、金刃损伤、水火烫伤、虫兽咬伤等。
二、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也有所调整,原来的金刃刀伤、跌打损伤、耳鼻喉眼口腔等病先后分化归属有关专科。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医外科学属于中医学的二级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阐述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和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主干学科。结合近几十年的临床实际和学科发展状况,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除了疮疡、瘿、瘤、岩、皮肤、乳房、肛肠、男性前阴、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及其他外伤性疾病外,还应包括内痈(如肠痈等)、急腹症、疝、泌尿生殖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等。
当然,学科范围的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分化,新的学科逐步产生,而且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普遍,中医外科的范围内涵也会随之而不断地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