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针灸学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针灸流派起源的传说

针灸疗法萌芽于原始社会,从考古发现和现存的早期文献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远在石器时代(约前21世纪前)就已广泛采用石制的原始针具和艾火,刺激体表一定的部位来治疗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这种疗法得到了不断提高。特别是到了商代盘庚(前14世纪)后,进入了文字大量产生和孳乳时代,为针灸疗法发展成为一门医学创造了条件。《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的出土,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代,针灸就有了文字记载。此后,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问世,以大量篇幅记载了针灸学理论,意味着针灸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年),学术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标志着我国文化的空前繁荣。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四章的“古代文化的创造”一节指出,此时已有“法家学派”,并提到郑国的“子产则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该书第五章“战国文化的一般状况”中说,这个时期还有“儒、墨、道三大学派”,虽未提及医家学派,但根据文献考证可以断定,针灸学派也是存在的。近人谢利恒在《中国医学源流论·医学变迁》中云:“吾国医学之兴,遐哉尚矣!《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孔疏引旧说:‘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天子脉诀》。’此盖中国医学最古之派别也。其书之传于后世者,若《灵枢经》,则《黄帝针灸》一派也;若《本经》,则《神农本草》一派也;若《难经》,则《素女脉诀》一派也。其笔之于书,盖亦在周秦之际……”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流派——“黄帝针灸”,黄帝就是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之一,据《内经》和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甲乙经》及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和传播者,实为当时的名医岐伯。从《内经》经文多以黄帝岐伯问答形式出现,可见岐伯为黄帝之师,岐伯为此派的核心人物。《甲乙经·序》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而针道生焉”,也证明了这一点。再从《路史》等文献所述,可知这一派别还有俞跗、雷公、少师、巫彭、桐君等一大批学者,当然包括岐伯之师僦季贷。除《内经》外,《隋志》中的《岐伯经》,《旧唐书》中的《黄帝明堂经》《黄帝针灸经》,《新唐书》中的《岐伯灸经》,《宋史·艺文志》中的《岐伯针经》,当属记载此流派学术观点的专著。

这一时期还有兽医针灸流派,《宋史·艺文志》有《伯乐针经》一书,为春秋战国时作品,刘向《列仙传》及伪蜀《马鉴续事始》《古今医统》等书中称黄帝时代有善于用针灸医马的名医马师皇。《列仙传·师皇》谓师皇医马病,“针其唇下及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此外,《左传》中的医缓、医和似是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因此,黄帝岐伯针派是一个较大的学术派系。

由于黄帝岐伯针派影响甚大,且后世医家又把《内经》奉为经典,所以,这一流派的学术思想就成为我国针灸医学的正宗。黄帝岐伯针派之后,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扁鹊针派,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扁鹊精通针灸,曾用针灸治愈了虢太子尸厥而轰动一时。其师为长桑君,学生有子阳、子豹、子明等人。虽未留下著作,但从他对虢太子尸厥的治法来看,不见于其他远古文献,表明他的学术观点不同一般。扁鹊为今河北任丘人,可见河北也为我国针灸的发祥地之一,并在那里形成了另一个针灸流派。

我国远古针灸流派传说很多,其形成年代是伴随着针灸学科的形成而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其学术思想是后世针灸各种流派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