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针灸治疗学成就与影响
《内经》的针灸治疗处方甚多,《灵枢》中“根结”“四时气”“五邪”及《素问》中“咳论”“痹论”等篇确立了选穴处方两大原则,即按经选穴原则和按脏腑选穴原则。关于病所与选用穴位的关系,归纳《灵枢》之“终始”“官针”“海论”“厥病”“上膈”等篇所述,有局部选用、远隔选用、局部与远隔配合选用三个方面。《内经》记载了30多类病症的针灸处方,其中对热病、疟疾、痹证、腰痛、心腹痛、水肿、癫狂等叙述尤多。
晋隋名医陈延之对《内经》分部选穴处方原则体会很深,提出选穴有近道法、远道法,“师述曰:孔穴去病,有远近也。头病即灸头穴,四肢病即灸四肢穴,心腹背胁亦然……此为近道法也。远道针灸法,头病皆灸手臂穴,心腹病皆灸胫足穴;左病乃灸右,右病皆灸左”(《小品方》)。重视发挥《内经》按经取穴原则的医家有王叔和、李梴、徐灵胎等,如王叔和在《脉经》中论述了寸关尺24种病证、脉象的所刺部位,提出刺其经脉,多无具体穴位。再如张洁古、云岐子对伤寒热病的治疗也多取法《内经》,除了重复《素问·刺热论》《灵枢·热病》的五十九刺取穴法以外,其热病汗不出、伤寒结胸、痞气、三阳头痛、三阴腹痛、伤寒少阴病、阴毒症的治疗,也是在《内经》针灸治热病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