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妇产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在古代,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护理学仅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近代,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健康保健和医疗实践的需求变化,护理学才逐渐发展成为医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学科。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亚学科,也逐渐拥有专科理论和护理模式,日渐形成独特的专业。
妇产科护理学最早源于产科护理。自有人类,就有专人参与照顾妇女生育过程,这就是早期的产科及产科护理雏形。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Ebers古书中就有关于妇产科学的专论,追溯了公元前2200年古埃及民间对缓解产后阵痛的处理、胎儿性别的判断及妊娠的诊断方法,也有对分娩、流产、月经及一些妇科疾病处理方法的描述。古以色列《旧约全书》中记载了女子分娩至产后恢复需33~36天,阐明了月经期卫生、月经期禁止性交、经期以外的出血属于异常现象。古希腊著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创立了著名的“希氏医学”,在医学巨著《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描述了古希腊妇产科学及他反对堕胎的誓言,同时记录了关于阴道检查和妇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公元前50~25年,古罗马名医Celsus描述了子宫的结构,处女膜无孔引起阴道积血,十字切开放出积血后症状立即消失,并记述了用灼烙术治疗宫颈糜烂。
400年,Rubbonla在Edssa创建了第一家妇人医院,修女参加护理工作。500年,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并分析原因后指出,接生人员接生前需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医疗和护理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色彩,患病妇女开始求助于医疗机构。
1576年,P.Franco创立了三叶产钳助产。1625年,H.Van Roonhyze著有《现代妇科与产科学》,记载了为子宫破裂和宫外孕者实行剖宫产术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此后剖宫产术开始兴起。妇产科和外科的结合由W.Hunter(1718—1783年)开始,C.White(1728—1813年)首先提出产科无菌手术的概念和产褥感染的理论。J.Simpson(1811—1870年)创立了麻醉学,使外科和妇产科发展达到新的阶段。1801年阴道窥器问世,使妇科检查发生了重大变化。1846年,美国医生Morton应用乙醚首次成功切除了腹部肿瘤,开启了腹部外科的历史。1853年,英国医生Burnham成功完成了第一例经腹子宫切除术。20世纪医学发展突飞猛进,腹腔镜技术于40年代应用于临床,从而使腹部手术发生了巨大变化,迄今绝大多数妇科手术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1957年,华裔美国医生李敏求应用氨甲蝶呤治愈绒癌,开创了实体瘤化疗的先河。1960年口服避孕药的上市,通过控制生育改变了妇女的生活,使妇女解放成为可能。1978年,英国医生Edwards等采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方法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推动了生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90年代,德国Hausen等确立了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子宫颈癌成为第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并直接推动了2006年人类第一个肿瘤疫苗的问世。
中医学历史悠久,中医的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都散在地记载在浩瀚的历代医籍中,多以调理、调摄、将护、抚养、侍候、侍疾等方式表现,或仅以一个“护”字来表现。
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医妇产科的萌芽时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生育疾患和预测分娩时间的卜辞,所记载的21种疾病中就有“疾育”(妇产科病)。《史记·楚世家》中有剖宫产手术的记载:“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当时也有“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的记载。《左传·隐公元年》有“(郑)庄公寤生,惊姜氏”的难产记载。这些历史记载,均说明当时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已经起步。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灵枢·癫狂》云:“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描述了观察病情(如病状、情绪、言谈、举止、饮食、起居等)的方法,给诊疗提供依据。该书中也有女子成长发育、衰老、月经疾病、妊娠的诊断和疾病治疗的诸多解释。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了妇人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三篇,有关于经、带、胎、产四大症的理论和治疗。其中妊娠病篇阐述了妊娠各类病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产后病篇论述了新产妇人“三病”;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记载了除胎产疾患以外的妇科病证,率先创立了外阴冲洗和阴道纳药的方法,开创了妇科外治法的先河。在《伤寒杂病论》中有用蜜煎导方、猪胆汁灌肠排便等方法,需要护理人员的实施和介入。《华佗传》中记载了对死胎和双胎的处理。当时宫廷里设有女医,由于医护未明确分工,故所载调护之事也同时由她们完成。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第九卷记载了妇女经、带、胎、产诸病,提出特殊的月经表现和“离经脉”等观点。南齐褚澄《褚氏遗书》中反对早婚早育,提倡节欲;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叙述了胎儿逐月发育情况和孕妇各月饮食起居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针灸禁忌。
隋唐时期,妇产科学飞速发展,中医妇产科初具雏形。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八卷专论损伤胞宫、冲任是妇产科疾病主要的病机。在《诸病源候论·妊娠欲去胎候》中有堕胎法等介绍。《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载有“妇人新产,未满十日起行,以浣洗太早……若居湿席,令人苦寒……生青瘕”,阐述了产后疾病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八瘕候》着重指出:“若生未满三十日,以合阴阳,络脉分胞门伤,子户失禁,关节散,五脏六腑精液流行阴道,动百脉……子积与血气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则为脂瘕之聚。”认为产后过早房事应当绝对禁止,妇人产后一月,子宫、宫颈、阴道未恢复正常,若此时行房,极易引起出血和感染。最早的一部中医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对妊娠、难产、产后等各种疾病做出了评论,列出了药方,主要就孕妇在妊娠期间的情志、房事、劳逸、胎教等问题一一作了论述,并告诫说:“所有产时看生人,不用意谨护而率挽胞系,断其胞,上掩心而夭命也。”意思是助产人员接生时,须悉心谨慎护理,若马马虎虎,轻率地将胞衣取出,随便地断损脐带,致使胞衣残留在胞宫内,进而引起出血不止,瘀血上逆抢心,将会造成有伤性命的严重后果。对于产后哺乳问题,《经效产宝》中有很有科学见地的阐述:“产后宜裂去乳汁,不宜蓄积不出。恶汁(即变质的乳汁)内引瘀热(即引起发热),则(乳房)结硬坚肿,牵急疼痛,或渴思饮,其弥(即乳房)手近不得……若产后不曾乳儿,蓄积乳汁,亦结成痈。”告诉人们,不及时哺乳,乳汁可蓄积化生瘀热,引起乳腺炎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三卷列为首论,上卷论妊娠胎产,中卷论杂病,下卷论调经。《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指出,产妇临产时应保持安静,只需两三人一旁守护,切忌人多嘴杂而使产妇精神紧张,情志不安,容易因精力分散而造成难产。书中记载了葱管导尿法,这是当时护理操作技术的一大发明。
两宋时期,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中有关于经期护理的论述:“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症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气血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说明了经期护理对妇女的影响。该书还以“妊娠随月服药将息(即护理)法”“将护孕妇论”及“产后将护法”为题,对妊娠期间逐月的饮食、生活、情志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针灸禁忌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强调孕妇临产时“若心烦,用水调服白蜜一匙,觉饥,吃糜粥少许,勿令饥渴,恐乏其力”;有关产后护理曰:“产后虚羸者,皆由产后损伤气血所致,须当慎起居,节饮食、六淫七情,调养百日,庶得无疾。若中年及难产者,毋论日期,必须调平复,方可治事”。宋代《十产论》记载了多种难产及助产手法,如横产(肩产)、倒产(足产)、偏产(额产)、坐产(臀产)、碍产(脐带绊肩)等。其中横产转正法的描述“凡推儿之法,先推儿身令直上,通以中指摩其肩,推其上而正,引指攀其耳正之。须是产母仰卧然后推儿直上,徐徐正之。候其身正,门路皆顺,煎催生药一盏,令产妇服下,方可使用力,令儿下生”。反映了当时对难产的处理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金元时期,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常用汗、吐、下三法,以驱邪为主,曾记载了“一妇人临产……子死于腹……急取秤钩,续以壮绳……钩其死胎”的病案,是其牵引助产的成功案例。朱丹溪在其《格致余论》和《丹溪心法》两书中大力宣传“养生”“节欲”等观点,对于妊娠转胞,创“丹溪举胎法”以救其急;对于子宫脱垂,以五倍子作汤洗涤下脱之子宫,以皱其皮使其缩复的“皮工”疗法;对于因难产导致的“膀胱阴道瘘”,提出补气血法治疗理论。
明清时期,《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有孕妇应“分床独宿,清心静养,则临盆易生,易育,得子少病而多寿,倘或房劳不慎,必致阴虚火旺,半产滑胎,可不谨钦”。为减少难产及维护产妇婴儿健康,《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说:“产妇产室,当使温凉得宜。若产在春夏,宜避阳邪风是也;产在秋冬,宜避阴邪寒是也。故于盛暑之时不可冲风取凉。”《沈氏女科辑要·养胎》中有记载:“有孕后,睡时须两边换睡,不可尽在一边,使小儿左右便利,则产时中道而易生矣。孕妇不可登高上梯,恐倾跌有损,不可伸手高处取物,恐胎伤而子啼腹中。”《大生要旨·胎前》提出:“凡妊娠至临月,当安神定虑,时常步履,不可多睡。”《医学心悟·妇人门》专门写了“妊娠药忌歌”,列出乌头、附子等30种代表药物,告诫孕妇忌用。《医学心悟·临产须知》云:“不可食硬饭糍粽,恐产后有伤食之病。”《达生篇·卷上·宜忌》云:“临产……饮食宜频频少与,或鸡、鸭、肚、肺等,清汤更妙。”《达生篇》还提出了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中医对产后调护亦非常重视,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女科》中更是告诫:“小产不可轻视,将养十倍于正产可也。”清代《王氏医存》中提出:“凡妇人未孕之前有宿病者,若是气分小恙,乘产后一月内医治可愈;若是气分大病,由新产以至满月,必得良医,细心调理,又须家人小心照护,寒暑雨,毫不可懈,乃能保全。”
至近代,随着妇女分娩场所由家庭转为医院,产科护理的人员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批受过专业训练、具备特殊技能的护理人员参与到产科护理工作中,也经历着“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变革。“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将成为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