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近代现代——小儿推拿的发展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当时卫生政策对中医不重视,甚至反对传统医学。曾一度提出“废止旧医”,国医不允许执业,提倡西洋医学,使得推拿发展在整体上处于低潮,但由于其有效、简便、易行,故而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许多推拿医家尤其是小儿推拿活跃于民间并得到广泛的流传和应用,也正是这种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发展模式,使得推拿学科包括小儿推拿按照各自地域流行特点和民间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如湘西的儿科推拿、山东的小儿推拿就至少有三个流派,还有海派儿科推拿、北京小儿捏脊流派等,期间仍有不少小儿推拿著作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对中医药政策的不断重视和落实,推拿在临床、教学、科研,以及推拿著作和推拿科室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1956年上海首先开办了“推拿训练班”,其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推拿专科门诊和推拿学校,随后全国各中医院校陆续开设了推拿课程,各地有条件的中医院也陆续增设了推拿科。随着推拿学整体的发展,小儿推拿在此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起,开始重新整理和挖掘推拿文献,很多小儿推拿古籍得到了重印和再版,并新编出版了不少小儿推拿著作,如青岛医学院张汉臣编著的《实用小儿推拿》、上海推拿名家金义成编著的《小儿推拿学》等。在科研方面,开始广泛应用生理、物理、化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对小儿推拿临床、原理、手法、穴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如北京、安徽等地系统观察了捏脊疗法对患儿胃泌素、肺功能、血压,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小儿推拿对小儿消化、呼吸、循环、免疫等系统的功效。青岛医学院利用胃描记和试管对比法观察了“推脾土”和“运内八卦”前后胃的运动和胃液对蛋白质消化的分解情况,证明小儿推拿可以促进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在临床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起,临床不但应用推拿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小儿厌食等疾病,而且进行规范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研究,并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其疗效和作用机制加以证实。以上这些均有力地推动了小儿推拿学术的快速发展。

近十余年来,小儿推拿疗法无论在医疗、教学、科研领域,还是在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就。各级小儿推拿学会的建立以及小儿推拿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为小儿推拿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推动了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蛋白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揭开小儿推拿神秘功效必将为期不远。近年来,小儿推拿学科发展日趋完善,全国各高等中医院校逐渐将小儿推拿从推拿学中独立出来,并编写了系统的小儿推拿学教材,大批小儿推拿专业医生应运而生。随着中医药走向全世界,以及世界各地对“绿色”医疗的需求,小儿推拿这一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必将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和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