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荀君公达
沧池,渐台。
“荀君,你如何看几日朝中大臣举荐的帝师人选?”刘协坐在亭台的阴凉处,问向一侧的中年人。
此人正是原黄门侍郎荀攸,前些时日刘协在大朝会上提到让诸臣举荐贤达,太尉马日磾趁机举荐了荀攸、韦端、金尚等人,也让自己的羽翼扩充了一波,势力大增。
毕竟目前朝中论单股势力仍没有王允这一派的对手,马日磾此举到让刘协乐见其成,觉定先扶持马日磾来对付王允这协关东士人,至于杨氏诸人、赵氏兄弟这些归顺自己早的,就先放在后面再说!
当刘协从马日磾举荐的贤达名单里发现了荀攸之后,顿时欣喜不已。
在后世,谁人不知道曹丞相正式靠着荀攸画策擒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谈兵论战十二计算无遗策,与其堂叔荀彧荀文若并称“二荀”。
如此一个牛人,刘协自然不能放过,当即任命荀攸为侍中,替代被皇帝(穿越前的刘协)暗地派往关中,然后前往幽州找刘虞搬救兵的侍中刘和的侍中位置。
刘协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也是自己穿越的对历史产生影响的一个小小体验。原本历史上的荀攸在被放出狱后,便有求官外放的想法,只是正好遇到大儒蔡邕入狱,便想着为此出一分力,于是就被太尉马日磾给举荐给了皇帝。
这些时日,荀攸也听说了有关皇帝的不少事情,发现皇帝与之前可谓是大为不同,如果说之前皇帝表现出来的是守成之主的话,如今已经有了中兴之主的潜质。
这种发现让荀攸有了想继续待在朝堂的想法,如果事不可为,顶多挂印回乡,反正现在的朝廷也无性命之虞。
话回前文,听到皇帝垂询的荀攸,望着沧池碧波荡漾,思索片刻,开口说道:“如今关东士人与关西士人的关系势同水火,如今双方的争夺的焦点就在帝师的人选上,如果陛下想选择合适的帝师,那首先就要先对目前几位帝师人选与臣子之间、士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刘协点了点头,也默认了荀攸的想法。
就在五月初一大朝会结束后的次日,司空淳于嘉就亲自上疏举荐王允担任帝师,而尚书令士孙瑞则再次表达希望太尉马日磾担任帝师,就连弘农杨氏也推举出了自己的人选,光禄大夫兼城门校尉杨彪。
经过这几日的举荐,最终确认了五位人选:司徒王允、太尉马日磾、光禄大夫杨彪、御史中丞桓典、议郎赵岐五人。
刘协打算从这五人中选择两位帝师,但是他一时间也不好抉择,故而与侍中荀攸来到这渐台听听他的见解,也算是对他的面试!
荀攸继续说道:“陛下,臣认为若是从这五人中选择两人的话,也只是有御史中丞桓典与议郎赵岐合适,其余三人皆不可行。”
“哦?荀君为何这么说?”刘协见荀攸的回答如此笃定,好奇问道。
荀攸笑着说道:“司徒王公,还有太尉马公,分别为关东和关西士人的首领,志向都在朝堂之上,自然不会接受这个有名无实的帝师名号而失去执掌朝政之权。至于光禄大夫杨彪,杨琦之后,执掌弘农杨氏的必然是他,再加上杨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杨彪成为帝师也不利于陛下,因此这三人成为帝师想必都不是陛下所希望看到的。那么从名望、学问、派系来看,最适合的也只有桓典与赵岐了。”
荀攸开始了他对帝师人选与士族、大臣们的关系的剖析。
“议郎赵岐,乃是京兆长陵人。自幼研习明经,乃是当世有名的经学家。同时他又是关西大儒马融的侄女婿,太尉马日磾的姐父。但赵岐鄙夷马融外戚的身份,从不与他相见,再加上他的侄子赵戩在王允门下,是故两家关系比较冷淡。
若选择赵歧为师,那么对于未能选上帝师的司徒王允来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同时也能让太尉马日磾看到通过亲近持中立的赵岐来影响其侄子赵戬的立场,借此来达到分化王允的势力。”
“那桓典呢?”
“这正是臣接下来要说的,陛下应该知道御史中丞桓典出身龙亢桓氏,其先祖三代为帝师,其家族除了没有出过三公这样的人物以外,声望甚至可以比肩汝南袁氏、弘农杨氏。
更何况龙亢桓氏与弘农杨氏素来交好,桓典的曾祖父桓郁是关西大儒杨震的老师,杨震之孙、孝灵皇帝老师的杨赐也曾在其祖父桓焉门下就学,更别说杨赐之子杨彪就是桓焉孙女婿,与桓典有姻亲关系。除此之外,现今司隶校尉黄琬的祖父太尉黄琼也是桓焉的弟子。
可以说是桓典也如同赵岐一样,既与属于关西士族的弘农杨氏有很深的交情,同时又与同为关东一派的大臣黄琬有联系。
因此,根据以上种种,也只有这两位更适合帝师的位置,也只有这两人可以让关东和关西的士人所同时认可!”
刘协这是也反应过来,荀攸给出的答案从目前来看是最优的选择,赵岐自不必说,尤其是桓典,可谓是板上钉钉的帝师!
如果说赵岐还算是给予马日磾与王允双方未能成为帝师的安慰之外,那么桓典则是他对弘农杨氏的补偿。
刘协也明白了荀攸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等王允倒台之后,在朝中的关东士人势必会实力大减,为了不让以马日磾为首关西士人一家独大,那么他就必须在再去扶植一个新的有声望的大臣继续维持着关东士人在朝堂上的势力。
原本刘协属意司空淳于嘉,但是自从得知他是袁氏门人之后,也就不予考虑,而司隶校尉黄琬文武双全,曾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斐然,与袁氏等这些士族交情不深,正是刘协心中取代王允、制衡马日磾的最好人选。
尤其是他现在从舅父那里得知黄琬与王允已分道扬镳,那他便可以借着桓典前去拉拢黄琬,作更深远的打算!
刘协在想通这一层后,不禁对荀攸赞叹不已:“公达果如太尉所说,忠正密谋,才思敏捷!我得公达,如高祖得留侯也!”
噫?这话怎么说起来这么熟悉,难道不是我第一次对别人说这话了?
算了,不管他了!
刘协看向碧波荡漾的湖面,心情舒畅,瞬间做了决定:“明日常朝,朕会下旨正式诏拜御史中丞桓典和议郎赵岐为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