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想要说话有逻辑
01 深度理解“逻辑”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语的音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逻辑”这个词出现得很早,但直到公元2世纪才开始有现在大家理解中的意义。逻辑学的主题研究在亚里士多德的创始文本《工具论》中才确定,亚里士多德逻辑成为两千多年来人类理性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尽管时间流淌,万物更迭,数个世纪之后,当“逻辑”遇上“说话”,同一个逻辑仍然可以表达出千万种说话的方式及含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可以借助一些精心雕琢的词语说出很好听,甚至撩得人心里小鹿乱撞的话,却只是为了向你推销产品。比如,当你去商场购物,路过冷藏区的时候,推销人员对你微微一笑,说:“尝尝我们的牛奶吧,特别新鲜,孩子喝了更聪明,今天打折买一箱送一箱,您要不要买一箱?”
如果你只是听到了很好听的话而忽略了逻辑,你可能真的会买一箱。但是如果考虑说话的逻辑,你就会转念一想:“两箱牛奶放一起要喝上一个月,怎么还会新鲜呢?孩子喝了这个牛奶就会变聪明吗?这可不一定。”所以最终你会微笑着转身离开,并顺手拿走两袋今天早晨刚上架的鲜奶。
这就是逻辑的魅力。
说话只意味着发出了声音,但是有逻辑地说话传递的是带有思想的内容,换句话说,逻辑为说的话提供了灵魂。反过来,你可以通过学习有逻辑地说话这件事,掌握这个技巧,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当然,在学习如何有逻辑地说话这件事之前,你需要深度理解“逻辑”这件事。
如何深度理解“逻辑”?你可以看看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下,分别是怎么理解逻辑的。概括一下,西方说的是现象、工具、方法、本质,东方称为用、器、术、道。
四个层次,代表的是不同的逻辑深度。
用,对应的是西方说的“现象”。问题本身涉及的东西就是“现象”,比如你肉眼可见的东西,直观的东西,你看到眼前有一座大山,你看到身边有棵树,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当你在“用”这个层次的时候,你看到的、表达的都是表象,是以实物为主的东西。
器,对应的是西方说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东西,我们称其为“工具”,比如劈柴用的斧头,拆快递用的剪刀,你可以用它解决当下的麻烦,这就是“工具”。当然,用工具的好处是你可以省下时间和力气。当你在“器”这个层次的时候,你提到某件事情,它不是目的,它只是工具,为了引出下文。
术,对应的是西方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和流程,比如你想做一道番茄炒鸡蛋,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炒菜的步骤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东方的“术”。当你在“术”这个层次的时候,你会思考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路径,会考虑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道,对应的就是西方说的“本质”。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思考最重要的东西,比如你需要思考对方提出的问题,搞清楚在这个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他为什么提出问题?他的动机是什么?当你在“道”这个层次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更多话语背后的本质。电影《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质”的重要性,所以说逻辑的深度其实是探寻本质的过程。
在古代,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和尚要去远方求取真经,路上饥寒交迫,途经风霜雨雪。
有一天,和尚乘船入海,雷电交加,风雨侵袭,海浪猛烈地拍打着船只,小小的船在海上显得格外渺小,一叶扁舟,在大风大雨的侵袭之下,左摇右晃,就像是大海在玩捏在手掌心的叶子一般,眼看着马上就要翻船。这时候,和尚害怕半途丧生,紧皱眉头,拼命地抓紧围栏。
与此同时,他看见老妇人抱着婴儿坐在船头,老妇人看着怀中的婴儿,眼里满是微笑,迎面打来的雨水并未激怒老妇人,她平静得犹如早已脱离这苦海。后来海浪带走了老妇人和婴儿,和尚随着海水漂流被人救下。
和尚不解,即使过了很久,仍然对这一幕耿耿于怀。
有一次和尚路过某地,看见大街小巷的人都被变戏法的吸引住了,于是他也凑近去看。他凭借自己的聪慧,一眼就看破了戏法是怎么变的,并当着所有人的面戳破了谎言。众人瞬间觉得没了意思,一哄而散,和尚特别得意地走了。
故事的最后,和尚走了一路,历尽千帆,到达了藏有真经的宝塔前。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出了真经,打开后却发现上面一个字都没有。和尚简直是一头雾水。这时候高人现身了,原来高人就是那个变戏法的,他大隐隐于市,并试探着和尚,谁承想和尚果真中了圈套。
经高人指点,和尚最终得悟,他终于理解为什么老妇人在生命终结之际如此平静。风雨雷电和船只都只是现象,老妇人想明白了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当下的局面,于是抱紧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当下与婴儿相处的每分每秒。老妇人不是看不见风雨,不是不害怕,她只是选择抓住最核心的东西,抓住最美好的东西,仅此而已。
这个故事出自《妖猫传》。在中国,我们讲究不同的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像是故事里看得见的大雨、摇晃的船只;第二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像和尚在船上看到了死亡的步步紧逼,于是惊恐万分;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就像老妇人在生命最后抓住婴儿,享受最后在一起的时光。最后一层含义,说的是你看清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最重要的选择。
你有没有注意过,你身边有的人确实很聪明,当看出一点点奥秘的时候,他就急不可耐地要说破,以彰显自己的聪慧?就像是故事里的和尚,他看破了戏法是如何变的,直接戳破,这也导致围观群众瞬间失去了乐趣,一哄而散。有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经历,你明明看出了奥秘,为什么不戳破呢?培养逻辑的深度,本质上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在看清本质之后,选择说什么样的话,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最有利的事情。
这是我们培养逻辑表达力的最终目的。
逻辑的深度,分成四个层次,三个不同境界,从“用”到“道”,从“现象”到“本质”,锻炼逻辑表达力,锻炼的是逻辑思维的深度,并通过说话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后面的章节我们会介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提升说话的逻辑,通过阅读和学习,最终让你在每一个说话的场合里都能够随时随地有逻辑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