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ICU常用操作技术
第一节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一、概述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上肢外周静脉可供选择。但多选用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二、适应证
(1)测量和监测中心静脉压。
(2)外周静脉通道建立困难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
(3)需要静脉给予血管收缩药、高渗性或刺激性液体,特别是从静脉外渗,可导致软组织坏死的液体。
(4)作为肠外营养的通路。
(5)作为血液净化的通路。
(6)需要大量输血或快速补液时。
三、禁忌证
(1)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应避免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局部有感染者或全层烧伤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者应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4)可疑上腔静脉受损,如上腔静脉综合征者,建议行股静脉穿刺术。
(5)胸壁畸形或受伤使局部解剖标志不清时,避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6)颈内静脉穿刺的禁忌证包括明显的颈动脉疾病及颈部解剖标志不清。
四、高危患者
(1)2岁以下儿童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高,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降低风险。
(2)行机械通气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高者,当试图行中心静脉穿刺时,可考虑暂停使用呼吸机或降低潮气量及PEEP。
(3)正在行心肺复苏术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需要暂停心肺复苏(CPR),颈内静脉置管则不需中止CPR。
(4)病态或明显肥胖患者,解剖标志变形或不清使得静脉定位困难,可考虑行静脉切开。
五、操作要点
1.物品准备
(1)中心静脉导管(二腔或三腔)套装。
(2)小手术包1个。
(3)消毒包扎用品:安尔碘Ⅲ、手套、消毒刷或棉签、大3M透明胶布1块。
(4)冲洗测压装置,包括压力换能器、三通、延长管、输液器,准备冲洗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原液0.2mL,含肝素量为5U/mL);如为非连续监测还需要测压标尺。
(5)1%利多卡因10mL,10mL注射器,清醒患者局部麻醉用。
(6)叠好的浴巾或中单,用以垫于患者背部(肩胛间)。
(7)心电及血压监测装置。
2.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背部,去枕头低15°。常规消毒、铺巾,清醒者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及导丝。
(2)穿刺点位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1cm。右手持针保持注射器和穿刺针与额面平行,左示指在胸骨上凹处定向,穿刺针指向内侧稍上方,紧贴在锁骨后,对准胸骨柄上切迹进针。进针深度一般为3~5cm,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即可有回血。旋转针头使斜面朝向尾侧,以便导管顺利转弯,通过头臂静脉进入上腔静脉。沿穿刺针送入J形导丝,导丝进入30~40cm而无阻力,则导丝进入上腔静脉。此时要注意心电图变化,如有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则更证实导丝方向正确,稍后撤导丝,则期前收缩可消失。如导丝进入30cm左右遇到阻力,或患者感耳根部痛,则导丝可能向上进入颈静脉,此时导丝应退至10cm左右重新进入。
(3)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扩张管,扩张穿刺点皮下组织,往返数次。退出扩张管,同时按压穿刺口以防出血。
(4)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将导管送入体内之前,导丝尾端一定要露出中心静脉导管尾端一定长度。固定导丝尾端保持不动,继续送入导管至15cm刻度处。用手固定导管,退出导丝。
(5)用肝素盐水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的各腔,排尽气泡,套上肝素帽。
(6)于导管近穿刺口处扣上固定扣,缝线固定。用乙醇纱布再次消毒局部。
(7)用3M胶布局部包扎。局部再用500g沙袋压迫止血1h。
(8)恢复穿刺前体位。立即行床边胸部X线片检查以明确导管位置是否合适,并排除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如胸部X线片显示导管位置不合适,应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置管。
3.颈内静脉穿刺方法
(1)患者去枕平卧,垫高背部,头部偏向对侧。头低足高位(倾斜10°~15°)可以增加颈内静脉的充盈,并减少气体栓塞的发生率,如病情不允许这一体位则不能勉强。以下为颈内静脉的前路径。
(2)消毒铺巾,穿刺点位于三角区顶点的胸锁乳突肌内侧,该处距胸骨上窝4~5cm,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内侧肌群的中点,进针方向指向同侧的乳头或同侧锁骨的中、内1/3交界处,针干与皮肤(冠状面)成30°~45°,针尖的斜面指向患者正中线,以免导引钢丝滑向锁骨下静脉。清醒患者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由于颈内静脉穿刺的盲目性,可使用局部麻醉用的注射器及针头做试探性穿刺,如回抽黯红色血液即为颈内静脉。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换上正式穿刺针沿相同方向刺入颈内静脉,回抽有血后取下注射器。右手将J形导丝插入针芯内达到20cm处,退出穿刺针,注意勿带动导引导丝。
(3)然后将扩张器沿导丝送入皮下,并用均匀的力量旋转推进,扩张一定深度后,退出扩张器。
(4)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将导管送入体内之前,导丝尾端一定要露出中心静脉导管尾端一定长度。固定导丝尾端保持不动,继续送入导管至15cm刻度处。用手固定导管,退出导丝。
(5)用肝素盐水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的各腔,排尽气泡,套上肝素帽。
(6)于导管近穿刺口处扣上固定扣,缝线固定。用乙醇纱布再次消毒局部。
(7)用3M胶布局部包扎。
(8)恢复穿刺前体位,立即行床边胸部X线片检查以明确导管位置是否合适,并排除气胸或血胸等并发症。如胸部X线片显示导管位置不合适,应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置管。
六、并发症
(1)气胸。为锁骨下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2%。多次穿刺静脉时危险明显增加。颈内静脉置管气胸不常见。
(2)误穿动脉。颈内静脉置管时误穿颈动脉的发生率为2%~10%,常导致局部血肿,伴凝血功能障碍者,血肿可迅速增大。颈动脉穿刺可引起气道压迫阻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后果。误穿锁骨下动脉是锁骨下静脉置管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5%;当多次尝试穿刺静脉时,其发生率增加到40%,随后形成动静脉瘘及动脉瘤,已有报道。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出血、血肿形成、血栓形成。
(5)血胸、乳糜胸。
(6)空气栓塞。
(7)心律失常。
七、注意事项
(1)牢记每次导管操作都是不相同的,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总是存在的。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如果患者有严重的低血容量,大量液体复苏时通过外周大口径通道(16G或更大)较小口径的中心静脉导管更快速。因此,对这类患者应优先尝试建立外周大口径输液通道。
(4)在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之前,通过回抽明确注射针不在静脉内。
(5)如果穿刺锁骨下静脉不成功,在改变方向穿刺之前应将穿刺针完全退出,以避免划破静脉及损伤邻近结构。
(6)如患者年轻体壮、皮肤致密,则在扩张前用小刀片在穿刺处沿导丝将皮肤划开少许,这样可避免扩张困难所致的导丝弯折、扩张管损坏。
(7)为避免空气栓塞,在注射器与穿刺针分离时,应立即用拇指堵住穿刺针接头。
(8)导管插入(或插入失败)后立即拍胸部X线片并立即读片,以明确导管位置正确,并排除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9)心肺复苏时放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因急诊操作时无菌技术难以保证,可考虑预防性静脉给予一次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10)为降低双侧并发症的风险,置管失败后在尝试对侧静脉置管之前应优先考虑同侧其他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