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临床处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儿科CT诊断技术

一、概述

计算机体层摄影(CT)技术是由Conmack AM和Hounsfied CN发明的,显示的是人体某个断层的组织密度分布图,图像清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应用于临床以来有了飞速发展。螺旋CT由单排发展到现在的64排,一次曝线可获多层信息,提高了X线利用率,减少了曝线剂量,扫描覆盖面增大,扫描速度提高。CT成像的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扫描层面的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再将矩阵内的数值通过数/模转换,用黑白不同的灰度等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即构成CT图像。

二、临床应用

(一)平扫、增强扫描检查

1.小儿颅脑疾病

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发育畸形、小脑扁桃体延髓联合畸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外部脑积水;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先天性弓形体感染、先天性风疹感染、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小脑幕上室管膜瘤、大脑半球原始神经外胚瘤或胚胎性肿瘤;小脑幕上脑室内肿瘤(脉络丛肿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鞍上池及下丘脑-视交叉部位肿瘤(颅咽管瘤、下丘脑错构瘤)、松果体区肿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母细胞瘤)。

2.小儿胸部疾病

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朗格汉斯巨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白血病、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炎、肺结核、前纵隔肿瘤(胸腺瘤、生殖细胞瘤)、中纵隔肿瘤(恶性淋巴瘤、气管囊肿)、后纵隔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食管囊肿)。

3.小儿腹部CT诊断

肝母细胞瘤、肝脓肿、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急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肾上腺出血、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二)特殊扫描

1.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用于检查较小病灶或组织器官和三维重组后处理。

2.重叠扫描

扫描时设置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避免遗漏小的病灶。

3.靶扫描

对感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扫描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主要用于肺小结节、内耳、垂体及肾上腺等小病灶或小器官的检查。

4.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采用薄层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及特殊的过滤处理,可取得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CT图像,对显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优于常规CT扫描。常用于肺部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性病变、垂体、内耳或肾上腺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