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综合诊治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肺的解剖与生理概述

第一节 肺的解剖特点

肺在胸腔内,位于膈肌的上方,纵隔的两侧。肺的表面覆盖脏层胸膜,透过胸膜可见许多呈多角形的小区,称为肺小叶。正常肺呈浅红色,质柔软呈海绵状,富有弹性。成人的肺重约为自身体重的1/50,男性平均为1000~1300g,女性平均为800~1000g。健康成年男性两肺的空气容量为5000~6500mL,女性小于男性。

一、肺的形态

1.肺的外形

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肺外形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肺尖圆钝,经胸廓上口突入颈部根部,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向上伸至锁骨上方达2.5cm。肺底坐落在膈肌之上,受膈肌压迫肺底呈半月形凹陷。肋面与胸廓的外侧壁及前壁、后壁相毗邻。纵隔面即内侧面,与纵隔相邻,在该面的中央部位为椭圆形凹陷,称为肺门。膈面即肺底,与膈相毗邻。前缘为肋面与纵隔面在前方的移行处,前缘角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切迹下方有一突起称为左肺小舌。后缘为肋面与纵隔面在后方的移行处,位于脊柱两侧的肺沟中。下缘为膈面与肋面、纵隔面的移行处,其位置随呼吸运动而显著变化。

(1)肺尖:肺尖钝圆,与胸膜顶紧密相贴。肺尖在锁骨内侧1/3段后方突向上2~3cm,经胸廓上口深入颈根部。有的达第1肋软骨上3~4cm,但一般不超过第1肋骨顶的高处。在颈根部,肺尖与上纵隔各结构的毗邻关系密切。右肺尖内侧面前后有头臂静脉、气管和食管,左肺尖内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气管和食管。

(2)肺底:肺底又称膈面,位于膈肌顶部上方,由于膈肌的压迫,肺底呈半月形的凹陷,由于肝右叶的位置较高,故右肺的膈面比左肺膈面的凹陷更明显。右肺肺底隔膈肌与肝右叶的上面相邻,左肺肺底隔膈肌与肝左叶的上面、胃底和脾相邻。

(3)肋面:肋面为三个面中最大者,突起,与胸廓的前后和外侧壁相接触。由于肋骨的影响,形成与肋骨数目相等、方向一致的斜行浅沟,称为肋骨压迹。最上方、最显著的一个,由第1肋骨压迫而成,称为第1肋骨压迹。

(4)纵隔面:纵隔面大部分与纵隔相接触,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与纵隔相接触,故称纵隔部,占内侧面前方的大部分;后部与胸椎体相接触,故称脊柱部,占内侧面的小部分。两肺的纵隔部与心相邻处较为凹陷,形成心压迹,由于心脏偏向左侧,所以左肺的凹陷更明显。肺门在肺的纵隔部,心压迹的后方,是支气管和肺血管等出入肺的门户,临床上称为第一肺门,另外将肺叶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出入肺叶之处称为第二肺门。肺根为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包括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及淋巴结等,由疏松结缔组织连接,胸膜包绕组成。两侧肺根的长度均为10mm左右。左、右肺根主要由主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因为肺的分叶、血管和主支气管的行程不同,它们在肺根内的位置由上而下,两侧不同,左侧依次是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及下肺静脉,右侧依次是上叶支气管、肺动脉、右主支气管及下肺静脉。由前向后,两侧排列相同,依次是上肺静脉、肺动脉及主支气管。

(5)肺的3个缘:为前缘、后缘和下缘。

1)前缘:此缘最锐薄,凸向前方,与心包相接,为肋面与内侧面在前方的分界线。右肺的前缘近于垂直位,左肺前缘的上部正对第1肋骨压迹处有一个心前切迹。左肺前缘的下部有一个明显的缺口,称为左肺心切迹,左肺心切迹下方,有一向前内方的突起,称为左肺小舌,也称舌叶,为左肺上叶向前下方的突出部。在左肺心切迹的上方,往往有一小的豁口,称为第一心切迹,它是左肺舌叶的上界。

2)后缘:钝圆,位于脊柱两侧的肺沟内,是肋面与内侧面在后方的分界线。

3)下缘:为肋面与膈面和膈面与内侧面的分界线。肋面与膈面的分界线位置最低,较锐利,呈开口向内的铁蹄形,位于胸壁与膈肌之间的间隙内,膈面与内侧面的分界线钝圆。下缘的位置随呼吸运动而明显变化。

2.肺的分叶

肺借叶间裂分叶,左肺的叶间裂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叶间裂包括斜裂和水平裂,它们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肺的表面有毗邻器官压迫形成的压迹或沟。如两肺门前下方均有心压迹;右肺门后方有食管压迹,上方是奇静脉沟;左肺门上方毗邻主动脉弓,后方有胸主动脉。

(1)左肺的分叶:左肺被斜裂分成上、下两叶。左肺斜裂较右肺稍近于垂直位,起于肺门的后上方,经过肺的各面而终止于肺门的前下方。

1)左肺上叶:位于叶间裂的前上方,较下叶稍小,包括肺尖、肺前缘、肋面的前上部,膈面的一小部分及内侧面前上方的大部分。左上叶额外裂的大部分位于第一心切迹处。左肺上叶可分5个面,即肋面、前内侧面、后内侧面、斜裂面和膈面。各面的名称标志了它们所邻近或对的部位。

2)左肺下叶:呈锥体形,位于叶间裂的后下方,较上叶为大,包括肺底的绝大部分,肋面的大部分,内侧面的一部分及后缘的大部分。左肺下叶可分为4个面,即前面、肋面、椎旁面和膈面。前面的大部分与左肺上叶相接触,称为叶间区;其余部分与心包相接触,称为心区。肋面可分为后、后外侧及外侧3个部分。肋面以叶间线与前面分界,一钝圆的肋椎旁面与椎旁面相分隔。椎旁面与脊椎和胸主动脉相接,借肺根和肺韧带与前面分界。膈面凹陷,与膈肌穹窿的上面邻近。

(2)右肺的分叶:右肺位于气管、食管、心脏及大血管的右侧,居胸腔右侧,由于心脏和膈肌的影响,右肺较短而粗大,右肺大于左肺。除同左肺一样,有斜裂外,右肺还有水平裂,把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右肺斜裂经过的位置与左肺相似,右肺水平裂,在肋面起于斜裂,约与第4肋骨的经过一致,水平向前内方,至第4肋软骨的胸骨端与肺前缘交叉,然后转向内侧面向后止于肺门前方。

1)右肺上叶:位于斜裂的前上方,右肺水平裂的上方,包括肺尖、肺前缘的上方大部分、肋面和内侧面的上部。上叶可分为5个面,即肋面、前内侧面、后内侧面、斜裂面和水平裂面。前缘将肋面与前内侧面分开;裂间缘介于水平裂面与斜裂面之间;下外缘将肋面与水平裂面及斜裂面分开;后缘钝圆,介于肋面和后内侧面之间。

2)右肺中叶:为一锥形叶,较小,其底为肋面,锥尖朝向肺门。右肺的中叶和上叶与左肺的上叶类似。中叶包括肋面和内侧面的前下部、前缘的下部及肺底的一部分。中叶分为5个面,即水平裂面、内侧面、斜裂面、膈面和肋面。各面名称标志了它们所邻近或对向的部位。中叶各面的大小变化很大,如膈面大的可以占右肺全膈面的1/3;膈面小的仅占全膈面的1/12。肋面和上面等的大小也有很大变化。中叶与上、下叶之间常有肺实质融合现象。

3)右肺下叶:与左肺下叶相似。呈锥体形,尖向上,底向下呈凹陷形。下叶位于叶间裂的后下方,包括肺底的绝大部分、肋面的大部分、纵隔面的后下部及后缘的大部分。右肺下叶有个4个面,即前面、肋面、椎旁面和膈面。前面有裂间嵴,嵴以上部分与上叶相接,称为上叶面;嵴以下部分与中叶相接,称为中叶面;肋面与胸壁相接;膈面与膈肌相邻,为下叶的底面。分隔各面的缘有,外侧缘为前面与肋面的分界线;肋椎旁缘钝圆而不明显,为肋面与椎旁面的分界线;下缘为膈面与其他3个面的分界线;前面与内侧面借肺门和肺韧带分隔。

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内不含空气,比重较大(1.045~1.056),可沉于水底。呼吸后因肺内含空气,比重较小(0.345~0.746),能浮出水面。这在法医鉴定上很有价值,可以帮助确认新生儿是在母体内已经死亡还是出生后死亡。

三、支气管树

在肺门处,左、右主支气管分出2级支气管,进入肺叶,称为肺叶支气管。左肺上有上叶和下叶支气管;右肺上有上叶、中叶和下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后,陆续再分出下一级支气管,即肺段支气管。全部各级支气管在肺叶内如此反复分支成树状,称为支气管树。

四、支气管肺段

左、右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左支气管分两支,右支气管分三支。分别进入肺叶,称为肺叶支气管(第二级支气管)。在肺叶内再分支称为肺段支气管(第三级支气管)。每一支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域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构成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的独立单位。通常左、右肺内各有10个肺段。有时左肺可出现共于肺段支气管,如后段和尖段。前底段与内侧底段支气管形成共干,则此时左肺只有8个支气管肺段。

每一肺段均有一肺段支气管分布,当肺段支气管阻塞时,此段的空气出入将受阻,说明了肺段结构和功能的独立性。因此,临床上也常以肺段为单位进行肺段切除。在肺段内,肺动脉的分支与肺段支气管的分支伴行,但肺静脉的属支却在肺段之间走行,接受相邻两肺段的静脉血。因此,这些段间的静脉又可作为肺叶分段的标志。相邻两肺段之间除表面包有肺胸膜外,还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相分隔。如果病变仅限于一个肺段内,需做肺切除时,可将肺段支气管和肺动脉结扎切断后,一般很易从肺段之间分开,再切开接连的肺胸膜,即可切除肺段。

(叶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