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知人性
【原文】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1]。善恶既殊[2],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3],有外恭而内欺者[4],有外勇而内怯者[5],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6],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注释】
【译文】
【故事链接】
知人善任,方能百战不殆
诸葛亮曾说:“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不错,这世上没有比看透人性更困难的事情了。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经过社会大染缸拆分、晕染,或者是在生活环境影响下逐步改变,使每个人的善恶程度大有不同,所以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本性与处事方式就会差异悬殊。而人类构成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就难免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了。
东汉史学家班彪在所写《王命论》中也曾提到了“知人善任”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然后给予最合理的使用,才能更有利于王者平定天下。
无论古今,作为领导者未必是全才,不一定非要事事亲力亲为,最重要的是能够“知人善任”,了解自己手下人的品性与才华,然后根据个人所长各尽其职,发挥最大的作用。
有道是:一心可以宰万物。
在知人善任方面,曹操深明其道。张辽是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将,但由于张辽归顺曹操之前,曾经追随丁原、何进、董卓,后来又归顺了吕布。对于他多次易主之事,一直追随曹操身经百战的元老级大将李典、乐进对他略有微词,甚至有些瞧不起他。尽管张辽自从被曹操纳为麾下之后,从刀劈单于到一箭射伤黄盖,再到大破乌桓,直到镇守合肥,屡建战功,深得曹操器重,但他们还是心里不服气。
这一年,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耳闻当时共守合肥的大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素皆不睦”,所以曹操派信使飞马传信给他们,并对战略防御和进攻作出了周密的部署:“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出战;乐进守城,护军不得与战。”因为曹操知道张辽善于洞察敌情、勇武善战,而且忠心耿耿,能够恪尽职守,是一位难得的将帅之才,很适合指挥作战;李典虽然也是智勇双全的一员猛将,但相比张辽还是稍有不足;至于乐进,他看上去很勇敢,但生性怯懦,过于谨慎,不适合决策,只能留在城中镇守。因此曹操命令他二人要听从张辽的指挥,共同抗敌。
大敌当前,这三位将军在曹操的指示下,决定放弃个人恩怨,通力合作。但曹操在信中并没有明确如何迎战孙权,具体攻守策略也没有在信中提出来。这下可难坏了众位将官,纷纷将目光投向张辽。此刻,张辽泰然自若,经过一番审时度势,考虑到曹操带走大部分人马远征汉中,而此刻合肥城中定是兵少且缺乏后援的现状,经过缜密分析敌情,决定在合肥城还没有被东吴将士完成合围之前,果断率先出击,因为只有“折其盛势,以安众心”,才能守住城池。于是,张辽一马当先,率领八百将士冲进东吴十万大军之中,势如破竹,一直冲杀到孙权的帅旗之下。孙权被他的勇猛惊得一身冷汗,仓皇撤退,东吴将士更是吓得闻风丧胆。张辽率兵乘胜追击,若不是东吴将士拼命保护孙权,就能活捉孙权了。结果这一场战役,张辽与李典在逍遥津以八百将士大破孙权十万军兵,大获全胜,创下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从此“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传奇。李典、乐进等合肥众将士也都对张辽的英明决策与骁勇善战叹服不已。
知此知彼,决策方能游刃有余;深知人性,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试想,如果没有曹操的“先知人性”而后“果断用之”的英明决定,又哪有合肥之战以少胜多的首战告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