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沉不住气
“赵守!”
杜仲经缓缓说道。
闻言,叶玄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当世第一大儒,赵守?”
若说杜仲经乃是天下仕子心中的偶像,那这赵守,便是天下学子心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仕子可以是学子,但是学子,却不一定是仕子。
虽说两者有相同之处。
但是杜仲经的影响力,着重在于官场之上。
而赵守的影响力,则在于天下读书人身上。
说起这个赵守,虽是大明人士。
但其声名,早已响彻诸国。
无论是的大乾还是大明,亦或者是夏国,赵守之名,亦是如雷贯耳,声名显赫。
若不是赵守此人与历代大儒一般,不喜欢参与朝政。
大明当代大学士都只配与他提鞋。
大明重文抑武,皇帝叶天明曾经数次请赵守入朝为官,却是屡次被赵守给拒绝。
如此赤裸裸的打叶天明的脸,也是当世第一人了。
不过,即便如此,叶天明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还要赔上笑脸。
由此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
“不错,正是他!”
杜仲经微微一笑,说道。
叶玄朝杜仲经竖起大拇指,说道:“老师不愧是老师,竟然把这尊大佛给请来了!”
然而,杜仲经却是摇头叹道,“现在是福是祸还尚未可知,你也知道,这赵守脾气古怪,若是你不能得到他的满意,他会毫不留情将你抨击到底。
到时候,你之声名,会一败涂地。
当然,若是你能够成功得到他的青睐,对你来说,又是一大臂力!
所以,见不见他,你要考虑清楚!”
闻言,叶玄陷入了沉思。
他自然明白杜仲经话里的意思,那赵守与杜仲经齐名,如今来东郡,很显然并不是为他叶玄而来。
当代大儒,最重民生。
想来,是为新政而来。
若是能够让赵守站在自己这边,那推行新政之事,就更为稳妥。
要知道,叶玄的目标不是东郡,更不是云州,而是整个大明!
他必须有一个分量极足的人为他站场子。
老师杜仲经的确是极佳的人选,奈何,两人之间是师徒关系,缺乏公信力。
而现在,赵守当之无愧。
想到这里,叶玄抬头看向杜仲经,重重点头说道,“老师,我想好了,见!”
……
随着消息逐渐传开,整个昆城,乃至整个云州,都已经闹的沸沸扬扬。
“听说了吗,当代大儒要来咱们东郡了!”
“不是要来,有人已经看到,大儒赵守已经出现在昆城。”
“如此说来,赵守大儒的确是为太子殿下而来啊!”
“连皇帝都请不动的当代大儒,这一次,竟然来了昆城,难道说,他是准备支持太子叶玄上位吗?”
……
一时间,传言四起。
但是这些传言,并不妨碍众多学子纷纷赶赴昆城。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当代大儒的风采。
于是,本来就已经人满为患的昆城,顿时变的一房难求。
而此事,亦很快传到了京城。
文武百官惊愕的同时,亦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压迫感。
他们担心,若是太子叶玄得到了赵守的认可,那叶玄的太子之位,极有可能稳了。
毕竟,大明皇帝叶天明重文抑武,推崇儒学。
而赵守便是当世大儒,他看中的皇子,叶天明若是仍然坚持要废黜,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与他这些年来一直所推崇的理念背道而驰?
若真是如此,那他们这些得罪了太子的人,到时候又该如何自处?
京城,大皇子府。
“臣相,即刻派人赶往东郡,本皇子要弄清楚赵守去昆城的真正目的!”
大皇子叶景满脸焦急之色,在房间内不停走动,足以看出他现在的内心是多么紧张不安。
反观臣相李善长,却是坐在木椅上,脸上的表情波澜不惊,反而还悠闲自得的品鉴着桌上的那一壶极品龙井。
见李善长如此样子,叶景心头一道火起,可他又不敢训斥李善长,顿时憋的心慌慌。
“不愧是极品龙井,入口留香,回味无穷。”
李善长赞叹了一声,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
这时,他才抬起头看向叶景,见叶景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摇头笑道,“大皇子殿下,你将来可是要问鼎帝位宝座的人,岂能如此沉不住气啊!”
叶景一怔,随后摇头苦笑道,“臣相,此事正是关系到夺嫡能否成功的关键,试问,我如何能不着急啊!”
“一旦叶玄得到赵守的认可,加上他身后的杜仲经,到时,天下仕子天下学子,甚至天下百姓,纷纷成为他的底气,我到时候又拿什么去与他争!”
本来,若只是一个杜仲经,叶景根本不把叶玄放在眼里。
毕竟,杜仲经虽然是天下仕子心中的偶像。
可是,已经入了官海的仕子,心思再不如以前那般纯净。
影响他们做出决定的事情有很多,而不是如学子们那般,仅凭着心中一股热血!
可现在,却多出来一个赵守。
那情况就立马变得不一样了,这天下学子有多少,叶景心里没数。
但这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绝对不是叶景能够视而不见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叶玄得到赵守的认可,势必也会影响皇帝叶天明的想法。
到时候,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将化作一场空!
李善长却是微微一笑,说道,“大皇子殿下可是忘了,第一代大儒在世时,就曾经提出过,儒生不得参与皇权之争。”
叶景闻言一怔,诧异的问道,“有这个规矩吗?”
李善长笑了笑,说道,“是有的。”
而这,也才是李善长根本不慌的根本原因。
随后,李善长接着说道,“以老臣所见,赵守大儒前往昆城,只怕是与前段时间太子推行的新政有关系。
赵守此人,心系民生,而这次太子所著的摊丁入亩以及青苗法,都是事关民生。
老臣虽然不想承认,可还是不得不说一句。
太子所推行的新政,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