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究竟多坎坷的人生,才能写出《史记》

本篇主要内容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
一说到中国历史,大家都会觉得:这有啥难的,我老熟了。
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大乱斗。
一个秦,两个汉,
三国英雄点个赞……

你确定?要不要来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瞬间蒙了?

所以,从今天开始,混子哥带大家啃一本超有料的历史巨著:
《史记》。

中国上下五千年,
号称史书天花板,
甚至不夸张地说:
不读《史记》,
不足以谈历史。
伟大的作品背后,总会有伟大的人物。《史记》的背后,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

别看咱们一口一个司马迁伟大,实际上伟大的背后,那叫一个坎坷。
究竟多坎坷的人生,才能写出《史记》?

司马迁能写出《史记》,离不开这两个人的影响。

1 为画面清晰,本书帝王及诸侯冕旒仅为示意,想了解更多帝王及诸侯冕旒知识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哦。
在他们的影响下,司马迁走出了这样的人生轨迹: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前半生。
(一)前半生:我有一个优秀的老爸
翻开《史记·太史公自序》,我们会发现,司马氏一族早在周朝时,就是负责记录历史的史官。
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重操祖业,记录历史,这一职位在当时被称为太史令。

【译文】司马氏世代掌管周朝历史。……司马谈担任太史公。太史公司马谈向唐都学习天文,向杨何学习《易经》,向黄子学习道家的学说。
古代讲究子承父业,所以司马迁一出生,就貌似看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尽头。

因此,成年后的司马迁压根儿不用找工作,于是他放飞自我,化身“驴友”,经常出去游山玩水。
上至AAAAA级景区,下至名人故居,不论多偏远,司马迁都要不辞辛苦地亲自去打卡:
去汩罗江瞅瞅屈原,去山东瞧瞧孔子……

哪里有网红景点,哪里就有他。
后来他当上了储备干部郎中,被派去今天的四川、重庆等地学习,察看风土民情。
他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认真地记录了下来。


就这样,司马迁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
可天有不测风云,他家出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因为经常暴打匈奴,觉得自己老厉害了,于是跑去泰山搞祭祀天地的典礼,这种操作叫——
封禅。

对史官来说,亲眼见证封禅这件事非常重要。
所以,司马谈为这事连行李都收拾好了。
可结果——

不知什么原因,汉武帝没让司马谈上山见证封禅。
可司马谈是一个视工作如命的人,这下怒火攻心,一病不起,临终嘱咐司马迁:

把写史书的重任交给儿子后,司马谈就去世了……
至此,司马迁不仅继承父亲的事业,在三年之后成了新的太史令,还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就在司马迁迎来人生新篇章的同时,也迎来了他人生最大的冤家——汉武帝。
(二)后半生:我有一个暴躁的领导
司马迁当上了太史令之后,开始埋头写书,但是该怎么写呢?

【译文】《春秋》是告诉人道义的。要是想拨乱反正,没有比学习《春秋》更有效的书了。《春秋》有几万字,道理有数千条,万物的离散聚合都蕴含在里面了。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他想到了《春秋》这本书。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顾名思义,这本书讲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春秋》的作者其实是存在争议的。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写的,但据后世学者考证,孔子应该只是进行了修订。
孔子在讲故事的同时,还吐槽和讽刺了一些人,尤其是不称职的君王、想篡位的大臣。

总之,读了《春秋》,就能知道礼义廉耻,明辨是非、正邪、善恶。只要往好里学,当个合格的大臣或君王,还是很容易的。

孔子这种通过曲折的文笔来讽刺时事、褒贬人物的写作手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司马迁也想搞一本这样的“错题本”献给皇帝,让他没事就掏出来看一看,反省一下。

明确了书的定位,司马迁正式开始创作。
我们可以大胆地脑补一下他的日常生活:
上班打卡,工作,查阅资料,想创意,码字;打卡下班,回家继续加班思考文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他写完《史记》,熬到退休,也算功成名就了。
然而,还是出了意外。
我们前面说过,当时大汉经常和北边的匈奴掐架。

有一次,汉武帝派一个叫李陵的将军去揍匈奴。

李陵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爷爷你肯定知道,是谁呢?

飞将军李广。
李陵是将门之后,派他去揍匈奴,汉武帝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
结果万万没想到,李陵不仅败了,还把自己搭了进去,成了俘虏。

要知道当时出门征战,宁愿战死沙场,甚至自尽,也不能被俘虏。
所以李陵被俘,汉武帝很生气。更糟糕的是,还有人趁机落井下石:

汉武帝就更生气了。
这时候,司马迁站了出来。他为人正直,最见不得这种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径,于是为李陵辩解:

司马迁算是惹上事儿了,他被扔进大牢,面临两种选择:

罚钱,一大笔钱;

宫刑,一种对男人侮辱性极强的刑罚。
如果不想接受,当然也可以一死了之。
司马迁没有那么多钱,难道他要一死了之?
可《史记》没写完,他只能选择宫刑。

遭受这种非人的屈辱,其中的种种苦闷、折磨,我们没法儿和司马迁共情。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是这样写的:

【译文】写到第七年,太史公司马迁遭遇李陵之祸,被囚禁于牢狱中。于是他叹息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我的身体残毁,我再也干不成什么事了!”
但好在他读书多,想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的人:

周文王虽被囚禁在监狱,但在里面写出《周易》这样伟大的作品。

孔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辛,最终成为中华民族至圣先师。

孙膑惨遭同门陷害,但没有因此屈服,而是奋起抗争,最终功成名就。
尽管他们都遭遇坎坷,但百折不挠,坚定志向,最后都大有作为,流芳百世。
所以,司马迁想明白了:

译文: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些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同啊!
注:出自《报任安书》,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书信。
于是,司马迁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继续创作,历经13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段心路历程,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是这样写的:

【译文】从前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于陈国、蔡国间,写了《春秋》;……于是(司马迁)就叙述了从唐尧以来到汉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从黄帝开始写起。
司马迁是太史令,算公家人,但《史记》不是他奉旨写成的,而是一本纯私人著作。

所以问题来了,《史记》究竟讲了什么?
《史记》讲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3000年的历史。

用脚想想都知道,中间肯定有不少人、不少事,怎么写才好呢?
原先大家写历史,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但是司马迁另辟蹊径,玩了个创新,选了对历史影响重大的人物来写。

然后跟拍纪录片一样,把这些人物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用时间线串起来。
这种新写法的史书叫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的写法太牛了,引得后世的史学家纷纷学了起来。

当然,除了纪传体,史书还有其他几种写法。比如:

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叫编年体

按一个个国家写,叫国别体
《史记》分为五大部分,如果把它们穿成一串,排列顺序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具体来说:

本纪,讲的主要是历代帝王的故事,比如五帝、秦始皇、刘邦等。

表,简单记录了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重要人物。

书,讲的是对国家影响重大的几个方面,比如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

世家,讲的主要是各国王侯及重要人物事迹,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楚等国王侯的事迹。

列传,说的是“巨星”人物,比如管仲、荆轲、韩信等人的故事。
司马迁想通过讲述历史来揭示道理,尤其是王朝兴衰、朝代更迭方面的。
例如,商朝的灭亡,是因为贵族骄奢无道;秦朝是因为暴政,才只存在了15年……
面对这些历史,司马迁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会在每篇的末尾,加上自己对国家或个人的评价,或赞扬,或嘲讽,或悲叹,或反思……
总而言之,司马迁心中的《史记》是这样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探索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的关系;认识古今发展演变;寻找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道理,并且形成自己的见解。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翻译,后世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了解。
《史记》中不但有丰富的故事,而且由于司马迁文笔好,故事写得还非常精彩,精彩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面对暴政,敢于揭竿而起。

再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表面上是饭局,暗地里则是一场智慧的较量,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光这个片段就不知道养活了后世多少文人墨客,以及导演、编剧、作家、自媒体、段子手……
所以鲁迅称赞《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但难题来了,《史记》一共130篇,52万余字,4000多个人物,而且还是难懂的文言文……

是不是想到了混子哥……
所以别担心,混子哥来陪你一起读。
那我们从哪里读起呢?

黄帝,司马迁在《史记》里认证的中华始祖。
请看下一篇——《五帝时代:中华历史的起源》。
经典名句摘抄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
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的事迹很多,我作为太史却未能予以论评载录,造成了历史文献的荒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这是司马谈临终交到司马迁手中的重任,也成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动力。所以子承父业,继承的不仅是屁股下面的凳子,更是父辈和家族的志向和愿望。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
国家的贤相良将,是民众的表率。
俗话说,上行下效。一个国家风气的正邪,源头往往来自朝堂,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很多贤臣良将的故事,用来警示后世的臣子们。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
做人臣子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只会墨守成规而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而不知如何灵活对待。
司马迁也提倡,遇事要变通、因事制宜,不要成为书呆子,比如被忽悠死的扶苏。
太史公曰

混子哥读后感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的名字与事迹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司马迁不仅是雕刻历史的匠人,更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书写中国历史的新方式。他让许多尘封的记忆得以重见天日,让无数风流人物重获新生,让冰冷的史书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虽然司马迁历经磨难与屈辱,但他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夜以继日地在竹简上写出52万字的鸿篇巨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就是坚持的意义。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记录了历史,更记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品格与精神风骨。正是这些被传承的精神,指引我们民族奋勇向前,百折不挠。
混子哥希望,大家能通过这部《半小时漫画〈史记〉》了解历史的发展,感受历史人物的风貌,传承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