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味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南越王国”探秘

秦始皇南定百越之后,中原与岭南的文化、经济交往渐多,公元前203年,岭南大地上出现了第一个封建地方政权——南越王国,随着南越武王赵佗归汉,汉越交往越加频繁,《汉书·地理志》载:“粤地……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即广州)其一都会也。”珠三角一带作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在岭南适宜的气候、土壤中开了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中原的烹调技术也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而进入岭南地区。在广州发掘的几座汉墓中,出土了芋、姜、黄瓜、甜瓜、木瓜、桃、梅、橘子、荔枝等蔬菜水果;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还有泥蚶、青蚶以及禾花雀等。这充分说明,在汉时广府人的食物源更加丰富。发掘出来的多种食物保留着烹饪过的痕迹,例如在禾花雀的残骨中,夹存着黄土和木炭,表明当时的禾花雀是用黄土裹着置于炭中烘熟的,这种制法在周代叫“炮”,是中原古有的一种烹调技法,已经被广府人熟练地运用于饮食实践。出土的陶器里有许多联罐组合,二、三、四、五联的都有,轻巧别致,大约是用来盛放干果、调味料之类,可见普通平民的饮食也开始趋向丰富细致。

西汉二联罐

西汉五联罐

铜姜礤

南越王墓的开掘,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饮食发展水平的极致状态。南越王墓出土的大型炊烤器有130多件,陶、铜、漆器皿125件,其中有用来煮汤的汤锅、用来烧烤的烧烤炉、用来煎炸的煎锅等,可想而知当时的烹饪技巧已经相当多样。此外,还出土了一种洗手盆,据说是在吃饭中途供客人洗手的,由于海鲜多壳多骨,食用后确实有洗手的必要,因此也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宴席中,海鲜食品已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美食。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两件小小的铜姜礤,可以用来磨姜汁,在烹调鱼虾、贝类时用姜汁调味,可以避腥提鲜,而且,姜可祛湿御寒,有保健功效。由此可见,广府重食疗的观念由来已久。

早在秦汉之际,国际贸易的发展已使岭南地区与不少国家发生了较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推行开放性的经济政策,对外贸易的海上交通之路更加顺畅。自汉代以来,广东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茉莉花、海枣、芒果、菠萝蜜、番石榴、番荔枝、花生、玉米、番薯等许多农作物,更加丰富了广府菜的食材。

至此,天上飞翔的雀鸟、水下潜游的鱼虾、地上欢腾的禽畜、土里生长的蔬果、本地种植的薯蓣、海外运来的香料,均可以烹制成佳肴,形成了广府饮食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兼容并蓄的饮食风格,一直影响了岭南地区两千多年,初步奠定了今天“食在广州”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