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06年12月30日,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全线开通,标志着中国第一条时速12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胜利建成。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全长36.33km,呈“Y”字形走向,由北向南贯穿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和“南拓”区域番禺,是连接繁华的天河商业区和新开发的南部城市组团的重要骨干线,并与已建成的一、二号线构成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基本骨架。三号线的建成开通,对于实现广州城市战略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三号线所经区域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线路三过珠江水系,七过断裂带,穿越地层包括第四系土层和各种风化程度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以及由上述地层组合而成的复合地层,岩土均一性差,物理力学特性差异大。线路还穿越建筑物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陈旧的居民区,沿途管线密布,地面道路交通车流量大,施工难度和风险极高。
面对困难和挑战,广州地铁建设者狠抓设计龙头,精心策划,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在土建工程中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施工工法,成功战胜塌方、涌水、顽石和流砂等施工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三号线建设任务。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各参建单位在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采用盾构法、矿山法及明挖法等各类工法进行土建施工的实践经验,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书中详细介绍了大量工程实例,例如,广州东站基坑施工如何在高大建筑群中成功实施4000多次爆破、天河客运站——华师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如何穿越花岗岩球状风化地层及花岗岩上软下硬地层、岗顶站——石牌桥站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如何穿越砂层、厦滘站如何在巨厚淤泥层中进行深基坑施工等。书中还介绍了三号线土建工程成功采用的新工法、新工艺和新设备,例如,天河客运站——华师站区间盾构实现压气换刀作业、沥滘站——大石站区间盾构机采用整体吊装运输技术、天河客运站折返线成功运用超长距离冷冻技术与非爆破悬臂掘进技术等。本书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施工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是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建设事业总部一群年轻的土建工程技术管理者。他们勤奋好学、务实严谨,在繁忙的建设管理过程中,注重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剖析、跟踪地质变化情况,抓住关键工法、关键设备进行科学分析,深究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方法,将丰富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集结成书,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已步入大规模线网建设与运营的新时期。随着新线建设的全面铺开,轨道交通工程将向强度更大、范围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其面临的施工风险和管理难度也更大。只有不断思索与探求,总结经验和教训,把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凝聚成有利于生产实践的智慧结晶,使先行者不重蹈覆辙,为后来者提供有益借鉴,方能在今后波涛汹涌的建设大潮中经受住考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感谢本书作者,以及一直以来为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建设者,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成就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事业今日的辉煌,也托起了明天的希望!
2010年7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