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语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本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好教材

——《新编大学语文》序言

2006年7月,我在组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学系教师班底时,诚邀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了二十多年《大学语文》的黄国璋教授加盟,国璋兄欣然应允。于是一教就是四年,四年来国璋兄已有弟子六千,他以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生动幽默的讲课艺术以及略带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赢得了众多学子(时髦语叫“粉丝”)的喝彩和崇敬。

然而,国璋兄在与“粉丝”的亲密接触中,深感原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已不太适合二本B80后、90后学生的想法和要求了,便萌生了要新编一本《大学语文》教材的念头。于是,由国璋兄领衔、联同既是师妹又是师母的朱婵清副教授和本系的黄年丰、龙翔两位年轻教师,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划、选文、注释和反复的修改,终于把这本书编写出来了。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文(中文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大学语文》课的风雨历程就并不是很多人知晓了。一个世纪前,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刚刚诞生,京师大学堂(后更名北京大学)等校即在预科开设“经学”、“诸子”、“词章”与“作文”等课程,又历经1913年、1938年、1943年等几次变革与确认,《大学语文》成为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必修课《大一国文》,并有了朱自清主编的《大学国文选》教材。新中国成立初仍设此课,采用郭绍虞、章靳以编的教材。后来便长期中断。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导重开大学语文,一时蔚为风气。经过许多学者、教师二十多年的呼吁和努力,《大学语文》已经成为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还被确定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中文专业除外)必考的一门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该课程更受到重视,许多大学都组织编写了这方面的教材。

古代读书人高尚者心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而读书,平庸者心怀“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功成名就”而读书,这都是由古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当今的学生求学的动机亦然,只是境界比古人高远,价值比古人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有关,更与接受教育的程度、水平有关,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教育宗旨、教育措施和施教者导向,又直接影响受教育者。这样,语文教育就从本质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学生在贬斥、摒弃假丑恶,颂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审美,而且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确立这些观念的过程和结果,必然离不开好的教育,包括教育的环境、宗旨、措施和施教者的素质等。教育达到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内一些语文教育专家提出“三重境界”的语文教育观,即语文教育应该包括“人技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并指出“人生教育”是“三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他们认为:“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素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由此可见,教育与人生,语文教育与人生,都体现了对生命之美的向往、追求、靠拢。

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主要体现在:追求美、创造美和享受美。其中追求美、创造美既包含了过程与结果,又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享受美,确切地说享受语文带来的美,则是语文教育的终极境界,它囊括了“人技教育”和“人格教育”,融汇了美的所有特性。

从美的角度出发,来展开语文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教学,既是学生生命和价值的需要,又是源于语文自身的审美特性。

《大学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学科,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审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拓展学生视野,美化学生心灵。

本教材的体例按中国文学史的脉络、作家年代先后顺序、文学体裁分类法,分为诗、词、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五大类,其中还编入了几首中国现当代诗人的优秀诗篇和几篇外国作家优秀小说、剧本的译作,末章为“学术论文的写作”。

入选本教材的作品全是中外文学史上家喻户晓,传颂不衰的上上品,是作者心灵的产物,情感的结晶。自先秦《诗经》迄《楚辞》、《史记》、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杂剧、清小说、近现代诗文,以及外国名家名作,计收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曹操、李煜、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柳宗元、欧阳修、韩愈、苏轼、柳永、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纳兰性德、曹雪芹、蒲松龄、曾国藩、梁启超、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徐志摩、余光中、舒婷,以及培根、莫伯桑、契诃夫、欧·亨利等70家,104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兼收,既考虑到传统影响,也有新的发掘,力求顾及历代不同诗人、作家的艺术风格和多种体裁。本教材有三个特色:一、突出人文精神、精选文学名篇、注重审美熏陶、提高语文能力。她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极佳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语文修养的有效工具。二、本教材针对二本B(外省是三本)的学生,并结合多年教授“大学语文”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她不仅适合作为独立学院、民办学院本科生的教材,而且适合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的辅助教材。三、本教材的编者全是南方学院文学系的教师,其中有两名还是只有三、四年大学教龄的年轻教师。她不仅是文学系这四年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结晶,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和造就年轻教师的有效途径。

这本《新编大学语文》是《大学语文》教材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她散发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芬芳,这芬芳,将沁入莘莘学子的心脾,化作他们的血肉和灵魂,绽放出璀璨的、永恒的生命之美。

是为序。

邓志远

2010年6月11日于南芳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