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
——访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
■ 刊载于《光明日报》2001年7月19日
2000年7月11日,由9所院校合并重组的新广州大学正式宣告成立。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新的广州大学广大教职员工,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积极推进学校的实质性合并,学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合并的优势日显凸出,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陈万鹏作为新广州大学的党委书记,对这一年的办学实践,他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生命线”意识。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将此作为话题的开始。
记者:在来到广州大学之前,就听说您所说到的“生命线”意识。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陈万鹏: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从总体上来说,在合并之后产生了一定的合力,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由于不断扩招所带来的压力,目前,我们在校学生15 000多人,从规模上来看是个大学校。我们刚刚组建合并,校区分散,教学组织形式由原来的几个校区分开进行转变到下学期以学院为单位来进行,这个转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面临新的情况、新的目标,一定要强化“生命线”的意识,抓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这里所说的“生命线”,是指关系到学校生存的教学质量。一所学校不管规模大小,质量好,牌子就好;质量差,就什么都无从说起。
记者:您谈到的问题的确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学校也在做出种种尝试,广州大学在这个方面是如何作为的呢?
陈万鹏:正如刚才所讲到的,质量问题事关学校的生存。谁漠视它的重要性,谁就走到了事业的尽头,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新的广州大学是一所融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科性大学,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积极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其发展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进入全国同类城市院校的先进行列,力争在2010年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大学。为此,我们按照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来搞好我们的教学工作。首先健全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新学年以学院为单位开展教学工作,有的学院还担负着其他学院的教学工作,这些学院如何确保教学秩序不乱、不出问题,这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我们要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建立教学质量宏观的监控体系和完善的监控制度。从目前来讲,我们要创造条件,完成好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工作。对于本科教学历史比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首先要通过评估。我们希望,短期内创造条件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从而促使各项工作的发展。我们要通过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的手段来促进教学质量上台阶。
记者:教学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良好的环境建设,广州大学在这些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
陈万鹏:我们承认目前广州大学层次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已经不能满足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现有的各校区教学条件、学科基础、师资队伍素质、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在近一年的办学实践中,继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调整学科专业、建立二级学院、统一校内分配制度、推进后勤社会化等大的运作之后,学校着手实施四项工程:一是学科建设工程,已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优先发展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选择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和实验室,如凝聚态物理、先进制造技术、学科教学论和教育学原理等重点学科进行重点扶持,对抗震实验室加大投入,使之能够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二是新世纪园丁工程。目标是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的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建立一支由院士、博士生导师和教授挂帅的学术梯队。三是素质教育工程。着手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校园氛围。四是特色办学工程。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面向广州、服务广州”,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坚持开放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多元化办学,实行一校多制,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国内高校联合办学、境外联合办学、企业联合办学以及与私人联合办学。
记者:朱振国 通讯员: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