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公共外交传递中国梦
支庭荣(Zhi Tingrong)
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事业。这一事业也是一种守护,一种捍卫,关乎道义和尊严,人人有责。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和其他欧亚游历者们西来而复归,对中国的辉煌灿烂做了一番不乏过誉饶舌的叙述,这些在蒙古铁骑横扫东欧无人敢撄其锋之前或之后的新奇传说,激荡人心,甚至被学术界誉为诱发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最初的动机与灵感。无论是否透过有色眼镜,人们总是给知之不深的事物添加各种色彩,玄幻也好,魔怪也罢,真相被弃置一旁,美则如画,丑则近妖。
马可·波罗的故事,一方面蕴含了东西方关系、中国对西方近代史的促进作用、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与想象等史学命题,另一方面也宣示了公共外交之于国家或区域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古代中国与西方使节等官方力量与商人、传教士等民间力量互动频繁。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凭借民间力量所传播的中国形象正以无声细流汇成江河。如果说因此而引致列强兵戎相见,尚显牵强,但以当年元大都之绝世风华,逐利之徒很难不生出觊觎之心。
而从西方的视角看,商人和传教士固然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不无关联,但对于传播欧洲的文化软实力,也立下了殊勋。当代以降,西方的“电子传教士”,依托可乐汉堡、迪士尼乐园、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ETS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后现代主义等,依然扮演着使文化、商贸和外交相融合的角色。甚至西方街头运动、颜色革命的输出,也打着公共外交的幌子。
因此,在民间交往中着力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减少对立因素的影响,推进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一项事业,也是实现中国梦、亚太梦和世界梦进程中最重要的助力之一。
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美国梦,不同于依靠个人奋斗获得成功的西方梦。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梦,中国梦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缔造和平之梦,中国梦其实也是世界大同梦。
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时时提防,有时鄙视,有时恐惧,有时“羡慕嫉妒恨”,唯独很少正面平视。以中国在最为积贫积弱时期的形象来睥睨中国,以中国在最为急躁冒进时期的心态来度量中国,以中国在最孤立无援时期的对抗来围堵中国,殊不知今日之中国,依然有着古老的底蕴;今日之中国,开放、自信、从容。
但是,除了个别中国通,除了实惠的中国制造和出手阔绰而随便的中国游客,西方与中国的隔膜几乎如故。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全球雄心,常常被重商主义逻辑、各种“奇葩”现象和海陆边界的纠纷所遮蔽,中国被视为咄咄逼人的捕食猛禽、以大欺小的怪兽和价值观紊乱的暴发户,这完全扭曲了真实的中国意愿和中国图景。
因此中国需要“走出去”的,不仅是产品和技术,高铁和电信装备,而且还有FTA (自由贸易协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仁者爱人”的中国文化。
限于硬实力,中国在“抑恶”方面一直做得不够,因而“扬善”的姿态也难以鲜明。无数的案例说明,没有硬实力作为后盾,也就无所谓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掀起的全球“猎狐”反腐行动,其意义与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一样显著。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公民、企业、媒体、教育机构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实负有极其重要的外交责任——弘扬中国传统,传承中国文明,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从而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