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性口述历史:潮州歌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林妙琴 百岁老人的歌册“百宝箱”

访谈时间:2012年3月24日

访谈地点: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林妙琴家

访谈者:刘秋梅 郑喜胜 郑洁萍 杨镇华等

访谈整理:刘秋梅 李坚诚 刘文菊 徐晓芝 杨镇华

[编者按]林妙琴,1913年出生,澄海莲华人。2012年我们采访老人时,她已经是近百岁的高龄了。父亲是中国共产党通讯员,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父亲去世后,林妙琴与母亲一起以织布为生。22岁结婚,婚后育有四男三女。其丈夫曾被国民党抓走,后来设法逃脱回家。林妙琴没有上过学,却通过唱歌册识字,小时候从一起织布的邻居那里学会唱歌册后,经常唱给邻居听。老人珍藏有装满破旧歌册本的“百宝箱”,那是她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她说:“有阳光的时候,我经常把歌册拿出来晒一晒。歌册是好东西,不能损坏它。” “百宝箱”中的很多歌册,老人都能信手拈来。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里,老人讲到、唱到的歌册就有近二十种,熟悉的有《杨文广平南蛮》《度三娘》等。虽然其儿女们都不会唱,但对歌册有一定的了解,也特别支持母亲唱歌册。采访过程中,老人年逾古稀的三儿子以及二女儿一直陪伴左右,他们对母亲唱的歌册故事津津乐道。林妙琴是我们课题组寻访到的年龄最大的一位歌册老人。2014年,老人摔断了骨头,卧床不起;2016年10月病逝。

林妙琴(郑喜胜摄)

捡来的歌册“百宝箱”

郑洁萍(以下简称郑):林奶奶,您有些什么歌册?

林妙琴(以下简称林):(老人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搬出一个破旧的箱子,里边全是她珍藏的歌册本,她轻轻地拿出来,为我们一一介绍)你们看,这一箱都是我的宝贝,里面全是歌册。这本是《度三娘》,这本是《杨文广平南蛮》。我唱一段《杨文广平南蛮》给你们听:

人工一多便易成,不过一日事完清。魏化上帐来缴令,赵胡唤了众兵丁。

安排香案共玉杯,张灯结彩悬金花。厅堂宽阔甚清洁,绫罗绸缎飘飘飞。

是日将晚个时间,四仙辞别一众人。来到芦蓬隐居住,文广虽是稍安康。

身未强壮守安宁,亦未有心寻战征。传令怀恩共怀玉,谨守营门用心情。

待父身体如平常,那时再议动刀枪。怀恩怀玉二兄弟,谨领严亲个言口1①“□”表示有音无字。下同。

把住宋营四门头,高岗叠垒开深沟。且按这般个言语,再唱娘子受徒劳。

打败一场惨难堪,回返飞鹅个洞中。收拾残兵细检点,十人死有八九人。

那时恨似东海深,坐落垂首无言因。闽王出厅来相见,看着实是不过心。

林妙琴在唱歌册(郑喜胜摄)

郑:这是讲杨文广什么事情呢?

林:杨文广是大元帅,南蛮王要跟咱们的宋朝打仗,皇帝就派他去征讨,结果胜利了。

二女儿:这些只有她懂,我们都不懂。我们家里上两代都没有读过书,我妈也没上过学,但是她通过唱歌册认得一些字。这些歌册本子,她总是一本一本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郑:这些歌册本怎么都那么破旧?

二女儿:是人家扔掉了她去捡的,如果破了就把它拼起来。而且平时她要唱的时候拿进拿出的,就把纸给弄烂了,可惜没剩多少了,这都是她收藏起来的。那时候她拿着一根竹枝在别人丢弃的杂物堆里不停翻找,都是零零碎碎的,不完整。现在也只剩下这些了,以前不止这些,应该有一些是被别人拿走了。这几本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很破了。这一本应该是被烧过的,边角还有被烧过的痕迹呢!

林:是“破四旧”时烧掉的。说要“破旧立新”,歌册都是一大堆一起烧掉的。那时候村委的人来没收歌册,有人就把歌册拿去烧炉灶,不然的话,现在歌册多得很呢。当时说要灭书和炼铁,连大门上的铁门环也被撬走了。惨哪! 一叠一叠的歌册全部被收去了,收去扔掉、烧掉。这些破歌册是有人趁村委的人不注意的时候去捡的,花姑当时就捡了很多。这个《五虎平南》就是花姑捡来的,讲北宋时期的故事。南蛮王侬智高叛乱,狄青领五虎将前去征讨,却被困在山中。宋仁宗派杨家王怀女、杨文广、狄龙、狄虎这一些人出兵救援,最终打了胜仗。几年前花姑还有一班《林桂兰》是完完整整的,我拿来看过,很好看。现在潮剧演的《林桂兰》很不好看;歌册里面的林桂兰,很凄惨。《纸容记》那一出也很好,展文被害得很惨,一个孙鬼子死后显灵,总是来害他,害他东跑西跑,后来北上被一个小姐招赘。我那时看了很多歌册。这一本是《新茶花》,但是连字都没了。这一本是《狄青》,烂成这样,已经没用了。有阳光的时候,我经常把歌册本拿出来晒一晒。歌册是好东西,不能损坏它。

二女儿:这些歌册本从几十年前收藏到现在,有些连纸都烂掉了。她还是舍不得扔掉,一直收藏着。现在很多人没有收藏了,“破四旧”时扔掉了,当时我妈就去捡那些被扔掉的歌册。从我们懂事的时候就知道我妈藏着很多歌册,那些都是她的宝贝。以前很多人会借过去看,我妈自己平时没事也总拿出来唱。她对这些歌册特别熟悉,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曲目,你看那本已经没有字迹了,她还能认出是什么。大部分歌册她都牢记在心里了,不用看书就能唱。

林:这些歌册本很零散,我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这一本是《秦雪梅》。讲的是秦雪梅未嫁的时候,丈夫就死了,只能终身守寡,独自抚养丈夫与妾所生的孩子长大成人。这个是《王昭君》,我还有一班《王菊明平金番》,被小妹拿了几本过去,那几本特别好,是新字,别人没办法看,就不要。正好被我拿来看,知道里面的意思,我越看越喜欢。这本是《火烧临江楼》(也称《王双福》《临江楼》),讲苏州的王双福在临江楼看到张翠锦很美丽,就喜欢上她了。但是张翠锦已经被许配给太师的儿子张仪,于是王双福和张翠锦两人就放火烧掉临江楼,双双逃走了。

郑:您能不能唱几段给我们听听?

林:我好久没唱了,唱不出来,现在也很少看了。《度三娘》这个我也舍不得丢掉,我唱一段《度三娘》给你们听:

我今年迈六十春,虽然一身为国君。不孝有三无后大,可惜身边无子孙。

二女配婿结成双,亦是有嬷也有翁。夫妻欢乐成双对,不来理睬老年人。

还有第三个女儿,未尝招婿结佳期。入赘宫中为驸马,可来随我个身边。

即差太监名怌安,尔快带旨到宫中。去共皇后公主嬷,皇上有旨召伊人。

太监领旨就启程,不觉来到永安宫。去召伯牙皇后到,有话共伊说知情。

皇后听说便知因,随时就要来起身。就共第三女儿说,随母去见尔父亲。

霎时母女到宫中,三呼万岁称父王。未知父王有何事,尔可共我说得通。

这些歌册都很宝贵的,有事没事都可以拿来唱一唱。有些歌册没有拿出来晒,很多都坏了。这一本我来看看是什么,都没有题头,要看它的题头才知道是什么内容。我现在没声了,要是以前,我总唱给“翘嘴佬”(绰号)听,她很喜欢。

林妙琴与二女儿(郑喜胜摄)

二女儿:还有没有啊?再唱几段,慢慢唱。

林:呵呵,是啊!别唱太快,慢慢唱,你们才听得分明。狄青和他老婆要去平西,我这里也有,《狄青》很长,有上、下棚。我唱《狄青》上棚《包公出世》,这是一宗杀妻案。李福无情无义,竟然连自己的妻子都要杀,幸好有包公来断案,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我唱慢点:

包爷看完怒心机,安有为夫来杀妻。败坏五伦忘纲纪,不怕王法不怕天。

当堂火签命张龙,又命赵虎同起程。捉掠李福来对质,事实将他问典刑。

二差领命不敢迟,去掠李福即起离。见面将伊即上锁,惊得李福魂飞天。

忙对公差问一声,念我并无犯罪名。无故掠我为何事,二人将情咀伊听。

是尔岳父告尔身,无故杀妻命归阴。现有火签尔观看,李福看了泪淋淋。

三儿子:我妈的记性很好,很多长篇的故事都记得住,唱的速度也快。

林:那些没记住的全都忘记了。很久没唱了,一时要唱反倒想不出来了。我那时候只是看前面的白嘴歌,没有看整一部的,所以会唱很多白嘴歌。我再唱一段《周天德》给你们听听。周天德是泉州人,上京赶考时被人谋杀了,他妻子总是等不到他回来:

家住泉州永春县,谢氏宝玉我名字。配夫泉州名天德,爹妈早丧无兄弟。

家中并无亲共戚,留下妾身姑共儿。幸好朝廷举科比,夫君辞别赴京畿。

原望钦赐回乡里,谁知一去音讯稀。至今数载无消息,不知存亡生共死。

跟着织布邻居学唱歌册

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唱歌册的?

林: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唱歌册给人听,邻居阿婶听得很开心,但嫁到这边来的几十年里就唱得比较少了。到后来分了田地,就再回头来学习。“歌遛无,爬上树”,不经常唱就会忘记。我没读过书,唱歌册是跟别人学的,没有专门的老师,只跟老人、邻居学。附近音姑嫁到澄海西浦来,她白天织布,晚上就唱歌册。她唱歌册时,我就站在她后面看着,看着听着就会了。我虽然没读过书,但唱歌册就认识了很多的字,知道了很多故事。

郑:您是小时候唱得多还是大了以后唱得多呢?

林:我现在都唱不出声音来了,不能唱了,那个时候声音好就唱得多,现在的话,连几句白嘴歌都唱得很辛苦。我会很多白嘴歌呢,每一个都很长,但是现在没办法唱了。我最喜欢唱狄青、薛仁贵、王金龙的故事,还有很多,说不完,一时想不起来那么多了。《金如龙》有上下集,我都看过。

郑:您年轻时候唱的歌册是买的还是租的?

林:那时候,东里溪那里有一间歌册铺出租歌册,一叠一叠的,很多,什么都有,想唱什么就去拿什么,现在我还记得很多,但是其他人看过就忘记了。租歌册也不贵,只是几个钱而已,看久就要很多钱,只是看一两天的话就很便宜。租金是以天数来计算的。这部《钟无艳》是一个叫木齐的人从埠上借来看的,总共二十三本,不,是二十九本,我只看了三本他就讨回去,所以我没看完。讲的好像是钟无艳很有志向,上京去面圣,说服大王要整顿朝政,后来被立为皇后,具体的我不清楚。我听说潮剧有《无艳女》,不过我没看过。

郑:您当时怎么会有兴趣去唱歌册呢?

林:那时候,闲的时候就拿起来看看、唱唱,忙的时候就没法唱啦!后来搬到香蕉林那里比较有空,就常常拿起来唱给人听,很多人喜欢听我唱《金如龙》和《榕州城》这两段。《金如龙》很好看,是讲金如龙上京赴试,生病误了科期,但后来中了状元,带兵去平番。

郑:您觉得歌册好听还是潮剧好听?

林:现在歌册和潮剧有很多不一样。有些潮剧只是表演出来,没有字,要是没有一直看就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我得去看字幕才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歌册都是完整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有很多本,很详细,要知道什么细节都可以看到。潮剧跟歌册不一样,把很多东西都简单化了,总是要删掉很多情节,也没有全部都表演出来。所以,我觉得还是歌册比较好。

郑:当时唱歌册的人多吗?

林:很多。大家有闲就唱。这个是《五虎平南》,这一班以前是完整的。当年还有一班《慈云太子走国》,也是很好看,但现在没有了。原来很多朝代和皇帝的名字我都记得,(宋朝)先是仁宗,然后是哲宗,再是钦宗,很多我看过了名字就记住了,各朝代的我都记得。现在是太久没念了,念着念着就容易断断续续的,如果我有去念的话,就能念得很熟。而且,现在耳朵也不好使,人家说什么我都听不到。

郑:您教孩子唱吗?

二女儿:有啊,经常教唱。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她在唱什么,也学不会,都不识字。她是特别喜欢的那种。我们都很支持她唱的,种田人,老人整天没事干就唱歌册。

郑:现在孙儿都喜欢看歌册,您高兴吗?

林:嗯,是。我叫他们得做好一点,现在我念的《慈悲经》,以前经常念的,从当年我丈夫被人抓去就一直念。从我21岁到现在,家里一直拜慈悲娘娘,救苦救难。那本在庵里拿的《慈悲娘娘劝世文》是劝人们做好事,是专门去那里拜佛用的,在莲花庵,我看完之后就还了。看了之后我就知道里面的道理,强的不能欺负弱小的,破坏路桥、拆散姻缘也是不好的,这些道理都要懂。

婚后生活艰辛 老来歌册相伴

郑:老奶奶,您是多少岁结婚的?

三儿子:22岁。我妈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那时候我阿公被打死了,我爸爸也被抓了,不然现在就是革命家属了。我阿公参加革命,是共产党的通讯员,后来被国民党抓去了。国民党还把我爸也抓去关起来,关到他脚都走不动。我父亲被抓后,我妈就经常念《慈悲经》,还教我们念呢。

林妙琴与三儿子(郑喜胜)

二女儿:我爸被抓后还被处刑呢:用竹子规着,关在老爷庙里,后来偷跑出来,躲在杂草丛里,我姑母就带饭给他吃。当时我爸31岁,我阿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候就死了,到现在已经有85年了,那时候还来追查说子弟有没有一起参与的。

林:当时我二十一二岁,二月初二刚过,伊就被抓了,拘禁到五月初五,我那时的苦楚是很多的呢!他被关之后,庭长、保长都来要钱,隔几天要一次钱,但就是没有放人,钱都被白白拿了。我只能去借钱,惨哪!等到五月初五人家拜老爷,他就跑出来,因为拜神的时候人很多,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不然肯定被枪打死的。他逃到西浦那里,躲在杂草丛里。逃到鸿沟,那里的人很怕,说他是政府的犯人,他晚上躲在榕树下,那里有很多坟墓。我们让他回来,躲在一个小房子里面,躲了二十多天才解决。家产都被花完了,当时两个什么长总是来要钱,家里被搞得乱糟糟,我们被整得很穷。他跑回来以后又差点病死,哎哟,真的是罪孽啊!我娘当时过来看,还说惨了、没救了,还好当时活过来了。再过三年,我就生了儿子金波,到39岁生儿子壮城时他就已经好了。后来分田了,有米,生活就好了,再后来我又学习起歌册。唉!从20岁一直惨到39岁。

郑:分田那时候生活就好起来了吗?

林:是,我们好像分到了九分田,具体我也忘记了。我们的田在竹埠,跟人换三亩低田。粮食很多,收割的时候孩子都去帮忙,用板车把稻谷拉回来,堆得像山一样。后来有一年说是分粮,再一年不知要做什么,再一年就没了。

郑:种田的时候有唱歌册吗?

林:没有。因为很累。我八月嫁过来,到二月初,才来半年就出事,伊被抓走。到后来这些孩子都大了,娶了三个媳妇。我搬到香蕉林那边去住,闲下来才有时间拿歌册出来看。“翘嘴佬”每天下午都跑到我这里,让我唱歌册给她听。

二女儿:那个时候连生活都顾不上,怎么会有心思去唱歌册呢?

林:是啊,那阵子没有心情去唱歌册。有人拿来一班70本的歌册,我说这太长了,怎么读得完呢?只看头看尾而已。

郑:“公社化”那时候生活怎样?

林:那时候是很惨的,我生孩子的时候只吃田芋。我和我妈两人织布,跟“翘嘴佬”她妈换一斗米,一斗米吃一个月。半饱半饿啊,卖几匹布换来几斗米,不然的话,不知道会是怎样!伊只顾他的老母和弟弟,结果大儿子去做乞丐。七月半的时候,亲戚和阿叔来吃饭,把所有东西都吃得精光,大儿子没得吃,只好拿了碗去做乞丐。他先去福建帮人看门,守了两年。我去摘杨梅赚钱当路费,走了两天,到福建把他带回来。在那里,一顿饭三个大人只吃一筒半米而已,地瓜也有。一大屋子人,每天就熬些地瓜就着咸菜来吃,生活比我们这里还惨。他们拿两块钱给我们当路费,我们母子第二天早上就收拾回家。那个村叫大吴村。小孩子没有人管教,整天就让他在寨门睡,幸好我把他带回来了,不然的话可真的没救了。

三儿子:现在好了。我们家是五代同堂,有一百多口人,我数了一下,有31对夫妻呢。

郑:林奶奶,您现在还唱歌册吗?

林:唱得少了,有时候看看潮剧,隔段时间就翻出歌册本来晒一晒、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