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现实主义小说:写实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一、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一种创作精神,即强调作家的社会使命感、人格力量、真诚、参与意识等;有人认为是一种创作方法,即作家认识世界、把握现实、反映生活的一种审美方式、艺术经验、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总和;有人认为它不是一种创作流派,因而有其发生、发展及衰落的过程,即有其特定的时限。

对于这一概念,美国学者雷内·韦勒克(René Wellek)曾有《文学研究中的现实主义概念》一文作过专门研究。在他看来,现实主义至少应该分为“19世纪现实主义”和“永恒的现实主义”。前者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规定性概念,“即一个支配某一特定时期的规范体系,其兴起和最后衰落都有迹可循,并且可以同其前后时期的规范截然分开”。对这一概念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当代社会现实的客观再现。”它“意味着我们不要神话、不要童话、不要梦幻的世界”,“还意味着反对不大可能、纯属偶然以及非常离奇的事件,因为当时人们显然把现实看作是19世纪科学所构成的规律世界即一个受因果支配的世界、一个即使个人还可以有其个人宗教信仰然而已经没有奇迹和神的超然存在的世界,尽管存在地方和个人的差别”。[27]

而“永恒的现实主义”则是“历史上一个强有力的传统”,“这个传统并不仅仅属于俄国,在那里,19世纪60年代的所谓激进批评家为现实主义事先铺下了基础,甚至也不限于19世纪中主要属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而是属于一切文学史和艺术史的东西”。这一传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艺术免不了要同现实打交道,不管我们怎样缩小现实的意义或者强调艺术家所具有的改造或创造的能力。‘现实’同‘真理’、‘自然’或‘生活’一样,在艺术、哲学以及日常用语中都是带有价值观念的词。全部过去的艺术都以描写实在为目的,即使在它讲到更高一层的实在时也是如此”。

从文学起源理论的角度来看,与这种“永恒的现实主义”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模仿”说。最早提出写实理论的是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他首先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他在《诗学》第四章写道:“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对于模仿的对象,他在第二十五章指出:“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他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么他就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他在第九章进而指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这些论述指出了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学的认识功能,并且初步涉及文学来源于现实又可以高于现实的美学原则,从而当仁不让地成了写实理论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