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草木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出自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译文/点评】此言海棠花开于桃李花谢之后,但诗人并不这样直写,而是以拟人修辞法将海棠花人格化。前句写海棠花迟迟不开是因为爱惜芳心,就像美人不肯轻易向情人吐露心曲一样,这是“拟人”,同时也有比喻的成分;后句是“拟人”,将桃花、李花盛开说成是“闹春风”,以动词“闹”赋予它们人的行为、动作,从而突显出海棠花犹如一个“旁观者清”的清醒者的形象。由此,本来非常平常的未开的海棠花便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由此及彼而生发出无尽的想象,大有回味无穷之感。
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
【注释】出自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
【译文/点评】此写花傍江岸开、燕绕船桅飞的景象,表现的是一种恬淡自然之趣。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注释】出自唐·郑愔《贬降至汝州广城驿》。丹,红。
【译文/点评】此写秋天河岸芦花白、山上枫叶红的景象。前句写水旁,后句写山上;前句写近景,后句写远景;前句写白,后句写红。两相对比,远近结合、山水相衬、红白相映,一幅生动的秋景图便跃然眼前了。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注释】出自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者日已疏》。
【译文/点评】此写秋风吹白杨、萧萧使人愁的景象。此乃通过景物描写寄托对“去者”的深切思念与悲切。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注释】出自唐·韩愈《题百叶桃花》。百叶桃花,指一种观赏类的桃花。
【译文/点评】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园中两株百叶桃树上盛开的花儿显得更红;而两株桃树则在隔窗绿竹的映衬下更显玲珑可爱之态。此乃写桃花映夕阳、绿竹衬桃树的晚景。“窥窗”,是运用“拟人”修辞法,将桃树人格化,从而突出强调其旁枝临窗的优美之姿以及与竹林相映成趣的玲珑之态。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注释】出自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幽石,幽僻遥远的山石。筱(xiǎo),小竹。清涟,河水清澈而有涟漪的样子。
【译文/点评】白云环绕着远处幽深的山石,碧绿的新竹随风摇曳,仿佛是在讨好清澈的河水与水面上的涟漪。白云绕山、绿竹映水,本也是非常平常之景,但诗人以拟人修辞法将白云与绿竹都予以人格化,使其有“抱”、“媚”等人的行为动作,于是非人类的白云、绿竹便有了人的生命情态,表达由此形象生动起来,令人不禁浮想联翩,有回味无穷之感。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译文/点评】早稻抽出的稻穗就像绿色的毯子抽出的线头,蒲草下垂的叶子就像展开的青色罗裙之带。此以比喻修辞法写早稻抽穗、蒲草生长的形象,借此喻彼,读之让人由此及彼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回味无穷之感。
碧桃花发菖蒲紫,留与人间作画屏。
【注释】出自宋·田霖《燕口洞》。菖蒲,即剑兰。画屏,绘有图画的屏风。
【译文/点评】此言碧桃与剑兰吐蕊绽放,红紫相映,就像一幅画一样美丽。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注释】出自唐·贺知章《咏柳》。碧玉,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写的美女,泛指年轻美貌的女子。丝绦,丝带。
【译文/点评】此二句是写早春杨柳之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句,是运用拟物修辞法,将早春的垂柳比作是年轻貌美的美女碧玉,说她被装扮成像柳树般婷婷袅袅;“万条垂下绿丝绦”,则是运用比喻修辞法,将柳树垂下的柳条比作是美女碧玉裙子上飘着的丝带。由此,无生命的垂柳顿然有了人的生命情态,早春二月的垂柳形象便活了起来。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出自汉·刘桢《赠从弟三首》其二。罹(lí),遭遇。凝寒,严寒。
【译文/点评】此写松柏不畏严寒的品性,意在通过歌颂松柏不屈的品格而勉励其从弟清白做人,坚贞不屈,不向恶势力低头。因此,这句话对有志之士都有激励作用。孔子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也是这层意思。
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
【注释】出自宋·李元膺《鹧鸪天》词。
【译文/点评】此以拟人修辞法,将柳絮人格化,使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薄情”、“难拘束”、“不肯”),从而化平淡为生动,将柳絮随风漫天飘飞的形象鲜活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思考回味,情趣盎然。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出自宋·王安国《清平乐》词。杨花,即柳絮。画堂朱户,指富贵人家。
【译文/点评】此写春风吹柳絮而漫天飞舞的景象。“不肯”,乃是拟人修辞法,将柳絮人格化,以生动地彰显出柳絮不愿阿谀富贵的形象(不落于画堂、不入于朱户)。其实,这是词人以柳絮自比,是自己的人格比况。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出自唐·元稹《菊花》。
【译文/点评】此言菊花开后再无别的花可开了。表面上说菊花是花中唯一能够“笑到最后”者,实则是借赞扬菊花傲霜斗寒的特性歌颂品德高洁的君子。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注释】出自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译文/点评】此写蔷薇花花朵全开、无风自落的情景。
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注释】出自宋·侯寘《踏莎行》词。疏花,少许的花朵。
【译文/点评】此句之妙乃是不直言期盼梅花开放之意,而是以问代答,用疑问的口气表达出词人急切期盼梅花早开之情。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注释】出自清·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指雨云。著花,开花。
【译文/点评】此写薄暮之时春雨落、老树晚春花更发的景象。苍龙行雨,带有一种神话的色彩;老树开花,带有令人惊喜的情感。由雨及树,由树及花,由日暮到春深,因果关系清楚,意境更是开阔,让人由景生情,能想得更多。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
【注释】出自唐·柳中庸《幽院早春》。拆,开。
【译文/点评】此写初春绿草破土、花蕾初开、苔藓泛青、柳芽半黄的景象,突出的都是早春的“早”字,让人感知到的则是勃勃的生机与旺盛的生命活力。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注释】出自唐·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译文/点评】此写春天日暖草碧、浮云低垂、春光万里、宫花满枝的景象。后句是拟人修辞法,将宫花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生命情态,于是在借物中寄托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之情。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释】出自宋·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之一。
【译文/点评】此写碧草沐雨、夕阳映山的景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注释】出自唐·张继《洛阳作》。
【译文/点评】此写洛阳春天官道两旁绿草如茵、宫苑之内花枝招展的景象。“侵”字与“出”字,都是带有主动色彩的动词,用以描写绿草与花枝更是传神。前者突出的是绿草蔓延、绵绵不绝的景象,后者强调的是花繁叶茂、春色难藏的情景。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注释】出自唐·贾至《春思二首》。
【译文/点评】此写草色碧绿、柳叶嫩黄、桃花盛开、李花飘香的早春景象。“柳色黄”,是指柳树刚吐新芽,暗示是早春;“桃花历乱”,是以“乱”形容桃花盛开、令人目乱之状。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注释】出自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译文/点评】此写雨中草色更绿、夜晚松声入窗的景象。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注释】出自唐·宋之问《奉使嵩山途经缑岭》。饶,富。古情,与前面的“野意”相对,指山川激发起来的人的自然之情。
【译文/点评】此言草木富于野趣,山川秀美令人陶醉。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注释】出自汉·杜笃《首阳山赋》。落落,劲拔挺立的样子。卉木,草木。蒙蒙,茂盛的样子。
【译文/点评】此写首阳山上古松劲拔、草木茂盛之貌。写景之中对周代隐居于此、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中的高士伯夷、叔齐的高洁人格寄予了深挚的赞赏之情。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杜若,一种香草。
【译文/点评】此写桃花逐水流过城东、杜若香气随风吹入人家的景象。前句写桃花、流水,是视觉形象;后句写春风、香草,是触觉与嗅觉形象。如此两者结合,便让人顿时有一种如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了其中的映象,感知到了其中的气息,嗅到了其中的香味。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须臾,一会儿、极短的时间。争似,怎么像。
【译文/点评】此言桃李花开美在一时,而杨柳青枝绿叶之美则具有长久性。表面是比较桃李与杨柳的生命力,实则另有寄托。其中的“桃李”是指政敌,“垂杨”是指自己,意谓迫害自己、逼使自己离京的政敌得势只在一时,而自己的政治生命将会永存。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注释】出自唐·杨师道《还山宅》。槎(chá),用竹木编成的筏。
【译文/点评】悬垂之藤轻拂幽石,横卧之柳挡住行进之筏。此写山径水道的幽静之景,表现的是一种恬淡自然的情趣。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北亭招客》。
【译文/点评】此写北亭风景环境的优美情状:北望是春风吹拂千竿竹,东望是园中夕阳映照满树花。“千茎竹”与“一树花”,都是夸张修辞法,意在强调竹林之大、繁花之盛。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注释】出自宋·晏殊《踏莎行》词。杨花,指柳絮。
【译文/点评】此以拟人修辞法,将“春风”人格化,将柳絮满天飞的过错归咎于春风,说是春风没有尽到责任,不懂得制止柳絮。虽然表达悖理,但却无理而妙,将平常的情事写得异常有趣。“乱扑行人面”,也是拟人修辞法,将“杨花”人格化,让它有人的行为动作“扑”,由此柳絮落人面的平常之事顿时显得有味起来。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注释】出自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译文/点评】此写春去柳絮飞、随风漫天舞的景象。“落谁家”,乃言飞舞的方向飘移不定,意在突显其漫天而飞的形象。
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注释】出自宋·洪兴祖《楚辞·九歌·礼魂》补注引古语。也,句末语气助词,帮助判断。
【译文/点评】春天的兰花与秋天的菊花,都各是其特定时段的名花。此言除了说明了一个花开有时的事实,还别有一层寓意:任何东西,再好也有时效性,有时间的局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出自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译文/点评】此言从出墙的一枝红杏便可窥见春天即将到来。言“一枝红杏”,而不言数枝,意在突出此时尚是早春,还不是杏花盛开的时节。“关不住”,乃拟人修辞法的运用,是将非人类、无生命的“春色”人格化,从而形象地表现出春天脚步不可阻挡的意蕴。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注释】出自宋·苏轼《水龙吟》词。
【译文/点评】此句意谓春天已去。但作者并不这样表述,而是将春色剖分为三分,说二分已随杨花葬入尘土之中,一分已随水流去。也就是说,春色三分都不存在了,所表达的是“无可奈何春去也”的深深伤春之情。从来源上看,这种将春色三分的说法,应该说不是苏轼的首创,而是渊源有自。宋初词人叶清臣《贺圣朝》词中就有“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说法。如果追溯得更远,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也与此有关,可算是远源。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注释】出自宋·周紫芝《好事近》词。
【译文/点评】此言春深海棠花红之状。前句是比喻,以“酒杯浓”比喻春意浓,暗示时已暮春。后句是“拟人”,将海棠盛开、花朵下垂的样子比作人醉酒后的疲乏之态,使平常的写景顿然形象生动起来,读之令人由此及彼而生发出无限的联想。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注释】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九。篁,竹子。
【译文/点评】此写低处竹林翠碧、高处柳色青青的景象。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注释】出自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著水,沾水。
【译文/点评】前句写荷叶出水而不沾水的形象,后句是由此而发的议论,意在赞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净高洁的品德。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出自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译文/点评】此诗表面上说秋高九月,菊花开放,百花尽凋,长安城中到处都是金黄色的菊花,香气四溢;实则是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进士落第之后愤恨不平之情与决心推翻李氏唐朝、取而代之的豪情壮志。其中“百花杀”、“黄金甲”二词都是运用“双关”修辞法,表面说花,实则暗寓披盔带甲推翻唐朝之深意。写菊花之诗古来很多,但从这个角度来写,不仅构象新颖,而且暗寓深意非常巧妙,实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