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研究生”到底谁去考——语感的培养
“考研究生”,可能有两个意思:一是我为了成为研究生而去考试;二是我作为导师去考研究生。能不能区分开这两种含义,关键就看你对语言有没有敏感度。
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识别、解码以及监控。
(一)识别
“识别”就是指对语言中的一个音节、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识别,分辨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这里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以及语用等各方面的语感,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音感
(1)同音。例如:
这门课要举行qízhōnɡ考试。
到底是“期中”还是“期终”?就可能会发生误解。所以,现在大家已经启用“期末考试”来替代“期终考试”了。
(2)声调。例如:
他背着妻子去医院。
这个“背”如果读成第1声,是指“用脊背驮”,可能是妻子病重,这是个好丈夫;可是如果读成第4声,变成“瞒着”妻子去医院,那问题可能就来了。
(3)停顿。例如: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
如果是男人,他就这样停顿: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
可是如果是女人,就可能那样停顿: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
(4)重音。例如:
怎么去上海?
如果重音在“怎么”上,问的是去的方式,回答比如说:坐飞机去上海。如果重音在“去上海”上,那就变成了问原因,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反问,意思是:不应该去上海。
2.语义感
当我们说“我去上课了。”别人就会问:是去讲课还是听课?这里涉及“我”到底是动作“上课”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同样道理,“我去理发”、“我去修鞋”也可能产生歧解。这里理解语义的关键就是名词跟动词的语义关系。
再比如否定副词“别”后面如果跟的是形容词,往往只能是贬义的,例如:
别小气!别刻薄!别虚伪!别马虎!别奸诈!别偷懒!
一般不可以出现相对应的褒义形容词,比如:
*别大方!别忠厚!别真诚!别认真!别老实!别勤劳!
道理很简单,这些褒义的内容都是我们提倡的,怎么可能叫别人“别”呢?但是,这些褒义形容词如果加上“太”,或者“这么/那么”之后,就可以用“别”来表示否定性的意愿了。因为加上“太/那么”,就是过分了,显然过分也是我们不提倡的。例如:
别太大方!别太忠厚!别太真诚!别太认真!别太老实!别太勤劳!
别那么大方!别那么忠厚!别那么真诚!别那么认真!别那么老实!别那么勤劳!
3.语法感
动词、形容词通常可以在后面带上“了”,表示变化和新情况出现,而名词一般都不行,我们不能说“书本了、上海了、房子了……”。但是,有一些名词却可以。试比较:
中学生/中学生了 大姑娘/大姑娘了
总经理/总经理了 十八岁/十八岁了
我们发现,这些名词往往处于某个序列之中,中学生处于小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大姑娘处于小姑娘和老姑娘之间,总经理是从副总经理升上来的,十八岁是从十七岁变来的,等等。这样一类含有变化语义特征的名词,就可以在后面添加“了”,显示其变化成功。可见,虚词“了”在这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语用感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有这样两种说法:
A1我对儿媳像闺女一样。——A2我对儿媳像亲妈一样。
B1儿媳对我像亲妈一样。——B2儿媳对我像闺女一样。
A与B的说法似乎相反,可是仔细一想,却似乎都对。那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该句子完整的格式应该是:
C1我对儿媳像(亲妈(对)闺女)一样。
C2儿媳对我像(闺女(对)亲妈)一样。
只不过在语言交际时,各自省略的成分不同。C1如果省略了“亲妈对”,就成了A1,如果省略了“对闺女”,就成了A2。C2如果省略了“闺女对”,就成了B1,如果省略了“对亲妈”,就成了B2。
(二)解码
“解码”就是指对语言,听或者读了以后,是不是明白其中的含义,能不能准确理解,既不多也不少。例如“别”后面跟的动词,词典通常认为表示“禁止”,其实不然,应该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表示禁止,例如:
别动!缴枪不杀!
(2)表示劝阻,例如:
千万别闹了!
(3)表示祈求,例如:
别再下雨了!
从语义的社会权势地位来分析,“禁止”,属于上对下;“劝阻”,属于平等;“祈求”,则是下对上。本质上都是表示一种“否定性阻拦”。但是,我们还发现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例如:
别死了、别地震了、别生病了、别不在那里
这里显然不是否定性阻拦,而是表示一种否定性的估测。这种估测的结果是说话人不愿意、不希望发生的。
(三)监控
“监控”就是对话语,特别是自己说的话语,能够自我监察,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改正。据说有一位内地的党委书记去宝岛台湾讲学,开口第一句话习惯性的就是:“同志们!”下面的人一愣,因为厅里几乎都是国民党员啊!那位党委书记也很机灵,马上觉察出自己不是在内地讲话,而是在台湾,他微微一笑,接着说:“孙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结果下面掌声雷动,他的机智帮了他的大忙。
总之,语感从来源上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生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后天培养的。有的人语感特别好,我们说他有“天赋”,这个天赋就是天生的,别人再努力都学不来的。例如,有的人生来就五音不全,他的乐感肯定不好。有的人讲话老是一口方音,怎么改也改不了,这就是语感不好。但是,更多的语感应该说是后天学习而来的,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放在后天的培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