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愁展翠罗衾,半是余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翠罗衾:绿色丝织品制成的被。
坠欢:往日的欢乐。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新恨:新产生的怅惘憾恨。唐戴叔伦《赋得长亭柳》:“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人间滋味:尘世的苦乐感受。
相守:谓夫妻相厮守。
郁金堂:《玉台新咏》卷九引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有“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之句,描绘卢家妇莫愁的居室。后因以“郁金堂”美称女子芳香高雅的居室。宋贺铸《试周郎》词:“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试梅妆。”
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
浑闲事:谓完全视为寻常之事。宋王质《鹧鸪天》词:“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
西风林下:秋风中的树林之下。
红尘:车马扬起的飞尘。佛教、道教等亦称人世为“红尘”。
这首词用的是思妇口吻,从词中情调和所用词语来看,也许是为前妻莫氏夫人所写。但作者通过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间接地写出了自己对世俗社会和羁旅生活的厌倦。
“愁展翠罗衾”,不过是小词中常用的情节和词语,没有什么可说的地方。但“半是余温半泪”,写得就比较巧妙。一方面,这是写女子自己留在罗衾上的余温和泪痕,说明她可能整夜都在衾中枕上默默地流泪。另一方面,“半是余温”也可以是回忆昔日丈夫在家时的温馨,“半泪”则是今日之孤独寂寞的眼泪。于是这里边便有了一种时空的混合,而由这种时空的混合便引出了“不辨坠欢新恨”的“人间滋味”。“坠欢”指已失去的往日团聚的欢乐;“新恨”,指新近离别的憾恨。往日欢乐的记忆增强了新近离别的憾恨,而新近离别的憾恨又格外令人怀念往日团聚的欢乐。苦与乐互为因果,令人说不清到底是“欢”还是“恨”。一时的悲欢离合是如此,整个儿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妙就妙在“是人间滋味”一句,作者本来是在写思妇的哀怨,但无意之中就流露出自己的声吻,俨然一副“偶开天眼觑红尘”的姿态。如果说前三句颇有“花间词”风味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就流露出《人间词》风味了。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是说:几年来我和你厮守在家中,我以为夫妻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并没有特别加以珍惜,但没想到那种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现在你已经离开我长年作客在外,我才体会到当年那些团聚的日子是多么珍贵难得。——人,总是在思念过去和向往未来,唯独不知道珍惜现在。王国维写这首词的时候莫氏夫人还在世,他们之间的悲哀还仅仅是聚少离多的悲哀,而在1907年莫氏夫人去世后,就变成了人天永隔的悲哀。我们看《乙稿》中那些悼亡之词,所谓“送得归人,不遣居人住”(《蝶恋花·落日千山啼杜宇》),所谓“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苏幕遮·倦凭阑》),那真是“人生过处惟存悔”(《六月二十七日宿硖石》),失去之后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两句结尾很妙:前边都是写女子的“情”,唯独这两句在写情的同时还描绘出一幅“景”的画面,画的是思妇独自站在秋风之中树林之下忧愁地遥望远方征尘中的一人一骑。那是不是她所思念的人?那个人是在归来还是在远去?作者都没有说。也许是目送征人远去,也许是盼望征人归来。这就与“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梦江南》)或“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那种单纯的“怨”似乎有一点点不同。因为,“红尘”和“林下”这两个环境形成了一个对比:“红尘”,可以是车马扬起的飞尘,但更多的时候可以引申为忧愁烦恼的人世;“林下”,可以是幽静的树林之下,但古人也常说“归隐林下”。王国维这首词是写思妇的,思妇站在树林之下,征人没入红尘之中,这是写离别的悲哀,是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本意。但他或有意或无意地用了“红尘”和“林下”这两个词来做对比,就容易使读者对这幅画面产生更多的联想。因为在古代社会,男子在红尘中为名为利而奔波,不懂得珍重人生中那些更为永恒的东西;相比之下倒是妇人女子因所处地位不同反而比男子清醒,但她们的爱情往往唤不回沉溺在世俗名利中的男子。她们是无可奈何的,就像佛陀对执迷的众生也无可奈何一样。因此,“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这凝望之中似乎还隐约含有一种怜悯和召唤的含义。它本是写一个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与召唤,但若结合整个《人间词》来看,也难免使人联想到作者站在俯瞰人生的角度对红尘人间的关怀与怜悯。
辑评
陈永正 此与上首(指《好事近·夜起倚危楼》)当为同时之作,结二句用语亦近。写别后的怨愁和寂寞,宛曲动人。柔中有刚,最见笔力。作于1904年秋。(《校注》)
陈鸿祥 “望红尘一骑”,实亦抒“游戏尘寰”之意。(《注评》)
佛雏 拟系于1904—1905年。
马华 等 “红尘一骑”用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典,隐写“妃子笑”,反衬今日少妇之不能笑,表明了一种盼望、期待的心情。
钱剑平 (系于1905年)
祖保泉 末尾两句的意思是独望红尘中一骑,奔向西风林下——逃出尘世,归隐山林。这表示,作者此时有看破红尘、向往隐逸的思绪。(《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