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定位标准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认识经络和穴位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是经脉,如同路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其特点就是纵行且位置较深;络是络脉,如同网络,是经脉的分支,其特点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的组成

经络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及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等组成。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叫“十二正经”。十二经脉的名称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定。十二经脉中属脏的经脉为阴经,属腑的经脉为阳经。其体表分布左右对称,在四肢的分布规律见下表。

表1-1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注: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2.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总称。由于它们既不直属脏腑,也无表里配合的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其主要功能是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率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另外,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一方面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也起到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和脏腑之气旺盛时,奇经加以储蓄;当十二经脉有需要时,奇经又能渗灌和供应。

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脏腑器官,奇经八脉又沟通于十二经之间,经筋、皮部联结了肢体筋肉皮肤。经络的这种相互联系,使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保持着协调统一,将人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输布气血,营养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依赖经络的传注,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运行脉中,卫气运行脉外,如果经络功能正常,营卫之气密布周身,营气调和,卫气固密,就能发挥抗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

4.传导感应,调和阴阳:针刺中的得气和气行现象都是经络传导感应的功能表现。当经络或内脏功能失调时,通过针灸等刺激体表的穴位,经络可以将刺激传导至有关部位和脏腑,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使阴阳平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系统主结构图

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即肢体内外侧的前、中、后。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经络系统组成图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什么是穴位

穴在汉语中是孔和洞的意思,穴位就是气血停留汇聚的一个个点。经络像一条线,连接各个穴位,为气血的传输提供了通道。

中医将穴位称为“腧穴”,意思就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通,有传输、输注的意思;“穴”是孔隙的意思。腧穴俗称“穴位”。人体的穴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按摩、拔罐等施术的部位。穴位分别隶属于各个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所以说,腧穴、经脉和脏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穴位的分类

人体的穴位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上的穴位,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是穴位的主要部分。

奇穴:也称“经外奇穴”,是指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穴位,与经络也有密切联系。这类穴位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如四缝治小儿疳积等。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也没有固定的主治病症。只是以疼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穴位。按压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治病的目的。“阿是穴”是源于古代医生按压某些部位时,病人发出“阿是”声,在这些部位施以针灸治疗有效。

穴位的命名

根据所在部位命名:根据穴位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命名,例如乳下的乳根、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根据治疗作用命名:根据穴位对某种病症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例如治疗眼睛疾病的睛明、治疗口眼斜的牵正。

参照动植物命名:根据动植物的名称命名,以更好地说明穴位的局部特点,例如伏兔、鱼际、攒竹等。

参照建筑物命名:根据建筑物名称来形容某些穴位所在部位的形态或者作用特点,例如天井、印堂、地仓等。

借助天体地貌命名: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和地貌名称,如日、月、山、沟、泽等,再结合穴位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运行的情况而命名,例如商丘、合谷、曲泽、小海等。

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根据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中医学理论命名,例如三阴交、三阳络、气海等。

穴位的治疗作用

穴位是人体气血流注的地方,当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时,它们又是邪气聚集的地方,在治病防病的时候,它们又是施术的部位。人们通过对穴位加以刺激,使经脉通畅、气血顺畅、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从而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

近治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治疗穴位所在身体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正如俗语所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所有穴位都有的治疗作用。例如眼睛周围的睛明穴可以治疗眼睛疾病,胃部周围的中脘穴可以治疗胃部病症。

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治病的主要表现。十四经所属的穴位,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但能治疗邻近部位的疾病,而且能治疗本经所过的远处部位的疾病。例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疗头部、颈部的疾病。

特殊治疗作用:有些穴位治疗疾病的机理与其他穴位的作用机理是不一样的。这些穴位的特点是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例如,腹泻时,按压天枢穴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便秘时按压天枢穴却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心跳过快时,按压内关穴能够减缓心率,而当心动过缓时,按压内关穴可以加快心率。还有些穴位能调治全身性的疾病,这在手足阳明经穴和任脉、督脉经穴中更为多见,如合谷、曲池、大椎可治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可改善免疫力。这些均属于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穴位治病,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疾病,也可以治疗远部疾病。各种穴位的作用既有特殊性,也有共同性。例如手三阴经的穴位就各有特殊作用,手太阴肺经治肺、喉咙的疾病;手厥阴心包经治心、胃的疾病;手少阴心经治心病,但是它们又都能够治疗胸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