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涵养政治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人类道德价值的普遍取向,代表着赤胆忠心、诚实守信和矢志服从。
古今中外,人们对忠诚向来是推崇备至,认为它是做人的根基,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我国清代名相魏裔介说:“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苏联著名作家费定说:“忠诚好比呼吸。它要是发生摇动,你就会立刻窒息。”中外名人的话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意思却是相同的,忠诚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干部的政治忠诚问题,并把政治忠诚作为干部的首要政治标准。
(一)对党忠诚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20)这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的八项义务之一。
“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21)
第一,对党的信仰忠诚。干部对党忠诚,首先要体现在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22)
干部一定要保持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外部条件如何改变,都要做到风雨如磐不动摇,坚定政治信仰不改变。
第二,对党的组织忠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为此,干部一定要对党的组织保持忠诚。
对党的组织忠诚,最为关键的,就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就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比如,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等等,都是对党忠诚的直接检验。长期以来,我们党有一个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没有二话、毫无怨言。今天,我们依然要大力发扬这种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23)
第三,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领导?如何代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具体的领导、代表的方略。
因此,干部对党忠诚,就必须忠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对党忠诚的核心要义。
干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就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新时代而言,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二)对人民忠诚
对人民忠诚,就是忠诚地对待人民,对人民有一片赤诚之心。干部对人民忠诚,就要爱人民。
爱人民,就一定要有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爱人民,就一定要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就要着力解决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心中就要装着人民群众,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记在心头;就要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孙毅将军,就对人民始终保持忠诚。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北京也受到了波及。此时的孙毅将军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人民群众的安危。
他把家人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们家人少院子大,怎么都好办。可周围的群众房子挨着房子,楼挨着楼,一有震情,他们往哪里躲呀!我想,一旦有震情,就把咱们家的大门打开,让群众进来躲避。”
听了他的话,一个孩子担心地问:“那安全保卫怎么办?”孙毅将军见儿子有想法,很生气,大声地说:“这用不着你操心,我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准备为人民掉脑袋!”
“我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准备为人民掉脑袋!”这是铮铮誓言,也是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崇高精神品质。
(三)对国家忠诚
干部对国家忠诚,就要热爱祖国,就要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进行不懈的斗争。
当年,孙中山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百万的华侨富翁。有一天,他外出访友后,却因为没有携带夜间通行证和夜灯而无法返回驻地。因为当地有法令规定,华人夜出如无通行证和夜灯,一旦被荷兰巡捕查获,轻则罚款,重则坐牢。
出于无奈,富翁只得花了点钱,请了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家。因为荷兰巡捕不会过问日本妓女。
孙中山讲完这个故事,激动地说:“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却很强盛,所以地位高,行动也就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有,但他的祖国不强盛,所以他连走路也没有自由,地位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为此,孙中山谆谆告诫后人:“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
爱国,就是要化爱国之心为爱国之力。真正的爱国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要体现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爱国,就是要把自己的事业、前途、命运与祖国的事业、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此,干部要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爱国,就是要维护祖国的尊严和统一。这就需要干部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祖国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
2021年6月29日获得“七一勋章”的陈洪军,就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者。
陈洪军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了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6月15日,他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干部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时,要能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对国家忠诚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