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句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诚信为本——人“诚”者必成大事

修辞立其诚

【引自】《周易·乾·文言》

【释义】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智慧点评】

“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作用于人的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丝毫不加掩饰,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只有首先不欺骗自己,达到内心的真诚,才不致去欺骗别人。诚的境界是“真”。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口里说的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在这个谎言不再被称为谎言,而被美化为噱头、卖点、八卦、花边等的时代,要想做到保持自己的人格“修辞立其诚”,就要从生活中身边的每个人做起。

轻诺必寡信

【引自】春秋·老聃《老子》

【释义】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智慧点评】

凡是轻易承诺的人,必定缺少信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也许这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这种承诺本身也就缺少信用。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兑现承诺,那么就会对他失去信任。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轻易对别人许下诺言,这些承诺或许会成为你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与动力,但是诺言多了总会有实现不了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失信和失败,又容易在人心中留下轻浮和浅薄的坏印象。所以,不要轻易对人许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引自】《论语·为政》

【释义】可:可以立身处世。做人不讲信用,(我)不知道怎么能立身处世。

【智慧点评】

信任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自己就要讲信用。信用是个人最好的无形资产,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别人才可能对你委以重任,办事才容易成功。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前提,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重诺守信,别人才会相信他,愿意与他打交道,这样,双方才有可能建立一种稳定的、长期的联系与合作。事实上,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总离不开同他人打交道,要想做成一件事,更需要他人的支持、帮助,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而重诺守信,则是维系人际关系、增进情谊的重要一环。

言忠信,行笃敬

【引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

【智慧点评】

说话要忠诚,做事要尽责,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更是在社会上打拼的基本准则。不管在哪里工作,能做到“说话忠诚,行事笃敬”会更受大家欢迎。

虽然你有一技之长,你对社会有用,社会重用你,但如果你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缺乏最起码的诚信,那么别人宁可选用比你能力差的人,也不会选用你。因为提高一个人的技能要比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容易得多。所以,如果你既有一技之长,又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则会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

君子贞而不谅

【引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贞:正道。谅:信,这里指小信。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智慧点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是为了某种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牺牲价值比较小的东西。但从道德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万万要不得。一旦以守信是否给你带来什么价值来衡量,那么守信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所以生活中,不能因为是“小信”就可以不去遵守。

许多时候,也许你觉得是“小信”,而对于别人来说却是影响一生的“大信”,比如带个口信、送封信之类的事情,你可能觉得是“小信”,但对委托者来说,可能就是关系其一生婚姻甚至命运的大事。所以即使是“小信”,也不能不守。如果你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小信,在你被委托的时候,应该坚决拒绝,或者不要轻易许下你不准备去兑现的承诺。

失信不立

【引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释义】一个人若失去信用,便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智慧点评】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无不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

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诿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

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引自】战国·庄周《庄子·渔父》

【释义】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智慧点评】

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真诚。自然、率性而行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一切违背人的“性命之情”的虚假矫情都是影响你成功的因素。“真”表示一种至诚的境界: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具体来说就是: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

而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神情的表露流于外在,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这种真心在内,神态在外,内外统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巧诈不如拙诚

【引自】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

【智慧点评】

“巧诈”是指欺狂而表面掩饰的做法。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在短期内也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时间一久,周围的人便会怀疑甚至有远离的可能性。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

如果做事情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虽然暂时能赢得一些小利,但时间一久你的“信用价值”就会人人皆知。所以,如果你打算把事业做大做久,还是要以诚信为本,因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人心。

克己奉公

【引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

【释义】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智慧点评】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知书达礼,贤孝博学。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时,祭遵去投奔,刘秀便将其收到帐下。刘秀发现祭遵为人正派,做事讲究原则,便任命他为军市令和军营的法令,负责管理军纪。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相后,依法把这名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您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这样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保证以后再也没人敢以身试法了。”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笑着说:“这个侍从死得太妙了,他一个该死的人让我看到了我的营帐中的两个贤人。”于是,他不但没有降罪于祭遵,还提升他为刺奸将军。后来,祭遵因屡立战功,又被封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做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了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说过:“读圣贤书,干国家事。”他几乎不近情理的廉洁和不可思议的正直品性,使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虽然他的一生是在被无休止的攻击中度过的,虽然他并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功业,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千古传颂的高尚品德——克己奉公。

“克己”,便是要对自己有要求,有一个时刻不能松懈的标尺。贪、嗔、痴,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诱惑,但不同的人在诱惑面前的表现却大不一样。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范围内有修养的人,这应是我们对自己的最起码的要求。“奉公”,是一种为自己所在的团体贡献力量的义务,是一种维护自己所在团体的公平与公正的义务。以法律和法规为行事的准则,以共同利益为行为的目标,以众人的幸福为己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唯有将克己和奉公结合起来,才会拥有钻石般恒久的人生。

两袖清风

【引自】元·魏初《送杨季梅》诗

【释义】袖:袖子。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原指人迎风潇洒的姿态,后指穷得一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智慧点评】

于谦,字廷益,明朝名臣。他在没有调入京城前,一直担任地方官。他为官清廉,对下属的各级官员要求都十分严格,坚决禁止受贿、贪赃,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他作威作福,以权谋私,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否则,人家会对你有看法,还会找你的麻烦的。”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风趣地说:“只有清风!我当官是为国为民,不是为了某一个人。只要我为官清廉,认真做事,又何须担心他人。”

为此他曾作过一首《入京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

于谦的“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是一种潇洒,同时也是一种气节。自古以来,为官者的腐败都是一个历史的顽症,虽然有太多的政令去限制,但始终无法杜绝。

宋人吕本中说过:“当官之法,唯为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官场是个大染缸,能在里面洁身自好就已经难能可贵,在保证自身的廉洁之外,还能够以一人之力,澄清官场这缸浑水,更是难上加难了。也正因为如此,于谦能够成为廉洁的典范,为世人所敬仰。在现代,那些在官场中摸爬滚打的后辈,也应该以于谦为榜样,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要让自己问心无愧。

当法制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境地时,我们只能以崇尚美的心态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将廉洁看做是一种境界修养、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当你的一只脚远离清廉、踏入了腐败的“浑流”之中时,你便很难再从其中抽身而出了。所以,时刻警惕着,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清清白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明镜高悬

【引自】《西京杂记》卷三

【释义】又名秦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也比喻目光敏锐,识见高明,能洞察一切。

【智慧点评】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的义军纷纷想要推翻秦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这其中又以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的势力最为强大。他们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

刘邦成为最先攻入咸阳的人。他进入咸阳宫后,前去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其中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奇珍异宝令人眼花缭乱。但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正反两面都能照人。如果一个人用平常的姿势走近它,照出的人是倒立的人像;如果一个人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照出的是人的五脏六腑,每一部分都清清楚楚;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一个心术不正的女子走近它,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的跳动也异于常人。秦始皇害怕别人对他怀有异心,所以经常让人们去照这面镜子,如果发现了什么异于常人的状况,就将那个人杀掉。

此镜功能奇特,后人以“秦镜高悬”来比喻当官的人明察是非,断狱清明。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一诗中写道:“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许多当官的人为了标榜自己的清廉,都在公堂上挂起“明镜高悬”的匾额。

秦始皇宝库中的那面镜子有特殊的功能,它能照见人心。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向来都是最“深不可测”的,有些时候,不只是别人不了解我们,就连我们自己都对自己知之甚少。如果世间真的有一面这样的镜子,一定会有很多人想要去看看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定也会有很多人害怕它会照出自己心底最深处的不堪。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面镜子,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关键在于,借由这样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自古以来人们想要了解人心的愿望。

能照见人心、衡量人性的镜子,其实就在我们自己心里。当做了一件造福众人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心中一定是充满了幸福感的;当无意中伤害了一个小动物时,你的心中一定是悔恨不已的;当无意中成了一个人的帮凶时,你的心中一定是恐惧万分的……无论是幸福、悔恨,还是恐惧,其实都是通过你心中的“镜子”折射出来的。无须别人提醒,你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

秦朝的那面镜子已经成为我们的想象之物了,但“秦镜高悬”的匾额却是我们仍然可以见到的,它所体现的不只是为官者的公正无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自己心中的“镜子”,在别人作出评判之前,自己先认真地看清楚自己。

拾金不昧

【引自】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和清代《歧路灯》

【释义】金:原指钱财,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形容良好的为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智慧点评】

从前,有一个秀才名叫何岳,自号畏斋,虽然他出身贫寒,但为人却十分正直清廉。

一次,他回家晚了,在路上捡到二百两白银,回到家之后,他将这些白银藏起来,没和家人说起这件事。他担心家人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便会让他把钱留下来,据为己有。第二天早晨,何岳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希望可以等到丢了钱的人回来寻找。没过多久,他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四处寻找什么东西,于是他便上前询问,果然是丢了钱的那个人,经过数目与封存的标记的核对之后,何岳确定是那个人丢的钱,便将钱如数还给了他。那个人想取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本来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这些钱就可以算是我的了。既然这样我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报酬呢?”那个人拜谢之后,便离开了。

何岳还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便将一个藏有数百两黄金的箱子寄放在何岳家里,并对何岳说,等他回来便来取。谁知这个官吏一去便是许多年,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何岳便托官吏的侄子把盛放数百两黄金的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仅从这样的一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钱的一种看法。有人说:钱是万恶之源,也有人说:万恶的是人心。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与钱有关的。钱,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它可以使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可以使你风光无限,它也可以使你忘乎所以,胡作非为,从而沦为阶下囚。但钱可以使人趾高气扬,却无法驱除人内心的空虚;钱可以换来美女的微笑,却不能买到忠贞的爱情;钱可以买到豪华的别墅,却不能买到温暖的家庭;钱可以换来门庭若市,却不能买到纯洁的友谊。

古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劳动、汗水、诚实、信用所得到的“财”是正道,用盗窃、抢劫、敲诈等犯罪行为所得到的“财”是邪道,用权力、淫威等手段得到的“财”是腐道。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我们不能占有属于别人的东西,当我们拾到别人的贵重物品时,归还失主,不据为己有,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拾金不昧。不计报酬的拾金不昧是高尚的,但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重金悬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受报酬的拾金不昧也是无可厚非的。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引自】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释义】与其获得百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智慧点评】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财富。信用如此重要,故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有“一诺千金”之誉。

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来说是无形的财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一个人、一个企业坚持走正直诚实的道路,必定会实现良好的愿景。如果你以诚待人,树立起诚信的品牌,相信你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你的工作和事业也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反之,你将会被众人所隔离,成为一株在角落里生长小草。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引自】宋·周敦颐《通书·诚》

【释义】诚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及一切德行的基础。

【智慧点评】

诚实地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人,不但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益,而且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种种猜疑,有利于增进人际间的互信与团结。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诚实与守信的品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其难能,所以可贵,那些经受了考验、没有被玷污并且能保持诚实与守信品格的人才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并将被赋予更重大的任务,而且有机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歇后语智慧

披大氅偷烟袋——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文明人不做文明事为人所不齿,很多情况下这会让人猝不及防,说不定会大吃一惊。如果表面上是个不文明的人,你对他做出的不文明的事不会感觉奇怪,因为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如果表面上堂堂正正,却做出不文明的事,肯定让人十分意外。

大厅中央挂字画——堂堂正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高洁的品格,正是君子堂堂正正做人处世的写照。在现实社会中,人会遇到各种歪风邪气,只有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做人,才能战胜它们,从而磨砺出崇高的品格来,就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名句集锦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的真诚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君子诚以为贵。

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办事,诚信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的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是真诚。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不听动听的假话,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没有信义的人多疑,人们不必蒙蔽他。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托付,树立威严要讲究信用。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答应了的事情,想方设法也要做到。

成语集锦

*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委曲求全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仰人鼻息

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宾至如归

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倒屣相迎

屣:鞋。古人在家中脱鞋席地而坐,为争着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先来后到

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

汉字集锦

“疾”字的智慧

辛弃疾,字幼安。去除疾病,自然安康,在“安”前加个“幼”字,可能是辛弃疾的长辈希望他幼年安康之意。

“疾”字的甲骨文是其中有一个两臂张开的人的形状,还有一个“矢”的形状,所以这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支箭刚好射中了一个人的腋下,即一个人被箭射伤的情形。于是有人认为古人是用箭伤来指代疾病,因此“疾”的本意就是“病”。从这个字的产生来看,古代的战争中弓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经常在作战中受箭伤,所以干脆用箭伤来指代“疾”,后来才引申为“病,疾病”。文字学家段玉裁为《说文解字》作注时说:“矢能伤人,矢之去也甚速,故从矢会意。”也就是说,小篆的“疾”字仍然是会意字。字中的病字旁,很像一个人病后躺在床上的形状,于是学者们认为,疾,就是由箭伤而产生的疾病。

由这个意思又引申出其他的意思,比如人受箭伤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所以“疾”字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再由于“疾”字中含有“矢”字,箭离弦后,给人以迅速、飞速的感觉,所以“疾”就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疾”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由此引申出“憎恨”之意。如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意思是痛恨恶人如痛恨仇人那样,见到讨厌的人,说一句话必然能伤人至骨。

由“疾”的产生和演化过程可以看出来,除了由箭的飞行引申出“快速”的意思,“疾”基本上都是不好的意思。所以由战争产生弓箭,由弓箭产生“疾”,战争之为物,可谓流毒无穷。单单分析一个“疾”字,就应该反对战争。

当今之世,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一切争端,应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人们应该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不应该处心积虑地互相争斗。和平,不应只是一句口头上的呼吁,而应成为行动中的指导,让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尔虞我诈,将身外之物看淡些,自然就可以省去很多的争端,生活也就多了一分安宁。

国粹精选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龙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又名“青龙节”,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

朝山节

佛教节日。传说藏历六月初四是释迦牟尼转四谛法轮之期。所以,为了纪念和庆祝这一天,人们提前一日穿戴一新,带着食物前往附近山寺巡礼朝供,求神念经,以求佛祖保佑。然后在野外草坪上开怀畅饮,尽情歌舞。

葫芦节

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每年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用歌声和舞蹈表达着对“葫芦”这种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物的敬意。

尝新节

也称“吃新节”,是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先由一寨老或鬼师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杀鸡,祭祀祖先和神灵。节日期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狗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相传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在古代,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新米节

每年阴历九月,当包谷呈金黄色时,居住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北部山区的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相传在很久以前,居于深山的基诺族过着以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生活。一天,一条狗衔着一包谷种来到基诺寨,一位老人见此狗来历不凡,便把它收养起来,并把谷种撒在山地上,这样经过年复一年的培育繁殖,旱谷越来越多。从此基诺人学会了种旱谷,也吃上了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