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船研发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攻坚克难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进取心。1982年,党的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发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召,促进各行各业加速发展,涉水工程项目持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船舶研发任务随之加重。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增多,工程船舶研发团队也有机会走出国门,与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和现场参观,加深了对当时国外先进工程船舶技术状态的了解陆续走出去的中国科研人员看到了世界先进国家在现代化、高科技方面的水平。在找准了差距的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工程船舶研发在总体上是具备一定能力的。为进一步融入世界先进技术行列,必须进一步掌握相关设计规范、规则等,熟悉国际市场,使设计适应国际市场;还必须掌握国外先进的工程船舶作业装备现状和技术特征,必要时用以补充国内设备的短板,以提高新研发工程船舶的作业效能。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行各业都为在20世纪末建成“四个现代化国家”而努力的氛围中,涉水工程项目日益增多,规模大且要求更高。工程部门亦从多渠道了解国外工程船舶的先进技术状况,为加速涉水工程的进程,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向国外购买了若干大型工程船舶,以满足当时涉水工程的急需。在此阶段初期国内工程船的研发进程有所减缓,研发的项目虽相对较少,但更加重视应用先进技术,以提高设计质量。研发团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多项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寻找一切机会参观考察进口的工程船舶,了解掌握国外先进技术,为研发新型先进工程船作技术储备。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海上潜水作业向深水发展,开始采用深潜器技术,需要配置深潜器母船。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于1980年承接设计任务。与中华造船厂密切配合,仅用两年不到的时间,于1983年设计建造成功我国第一艘深潜器母船。

这一阶段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重大转变,对外海上贸易发展迅速,进出港口船舶数量剧增,航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航标船急需增加。交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在由北到南沿海港口建设航标基础设施的同时,制订了大、中、小航标船以及航标巡检船建造规划。各地区航道局据此规划,委托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及船厂研制了800吨中型航标船、120吨小型航标巡检船多艘。在研发巡检船中,研发团队创新设计出液压夹持臂系统,有助于航标牢固夹持,使作业时航标与船体之间不再产生相对运动,方便进行维修,改变了以往“跳标”的不安全作业状况,确保了船员的安全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航标夹持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工程船设计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又研发了多种新型工程船,在涉水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起重船研制向大型化发展,如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国内创建并配套的两型300吨扒杆起重船,其中一艘采用增大吊幅的组合臂杆起重机。同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国内建造、国外引进回转起重机的900吨“南天龙”起重船,设计计算中首次贯彻了“为适应海上起吊的安全工作负荷(SWLsafe working load。)”的新规定。

20世纪90年代我国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以较高速度推进。为减少在海上安装的工作量,海上油气开发装备多在陆上组装成大型模块,运至海上吊装。这些模块轻则上百吨,重则几百吨乃至超千吨,因此必须由大起重量的起重船来作业。同时装备海洋油气开采设备等海洋作业的增多,也必须配以能在海上进行浅水作业、打捞救生作业的新型打捞船。

为此为适应南海海上油气开采的顺利进行,广州打捞局投资采用国际招标建造了900吨海洋起重救助打捞船。中港建设总公司中标,委托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该院结合早期设计的4 000吨级打捞救生船、1万吨级打捞船的技术储备开展设计,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各方通力协作,于1992年4月29日在上海港机厂码头交船。该船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工程船舶研发建造的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也表明我国工业制造能力已大幅度提升,具有良好社会效益。1996年该船荣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0年初,上海打捞局委托该院将一艘已停产的17万吨涠10-3油田生产储油船“南海希望”号改装设计成5万载重吨半潜驳,从此开启了我国自主研发一系列大型、高技术半潜船的历程。

经过20年克难攻坚的努力,我国的工程船舶研发在技术上已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掌握有关设计规范、规则,拥有了老中青结合的研发团队,设计手段、试验设施逐步完备,船厂建造工艺水平、制造设施大幅提升,特种机械、机电设备工业体系形成,工程船舶研发建造的生产链开始形成。所有这些都为新世纪到来之时工程船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工程船舶的研发技术融入世界技术发展的先进行列,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