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躺也不卷,我选择45°角向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我想拥抱,45°角向上的人生

生活有点好,生活有点糟。生活像一场不期而遇的烟火,突然就在天空炸出一片灿烂,点亮你眼里的光,然后又突然消失不见,谁也捉不住它调皮乱窜的小尾巴。

01

这几年大家过得似乎都不太好,至少远不如期待中那么好,生活粉饰太平的背后,一地鸡毛。从2019年年底到2022年夏末,我们的现实世界仿佛进入了一种吊诡的“下沉”状态,发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大事故和小故事。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我们都在经历各自生命中不可预期的兵荒马乱。

时间冷漠无情,人生列车继续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地徐徐向前,面对理想风雨飘摇、现实冷言相讥的残酷现状,人群里逐渐分化出两股势力——一拨人倔强地用行动“内卷”,另一拨人负气高喊“躺平”。这两拨人站在人生选择的岔路口,振臂高呼,招兵买马,拼命地抢占势力范围、网罗“信徒”。

他们的口号乍一听都很有道理,但都经不起理性推敲。

可说出“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躺下来真的很舒服”的人,忘记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有命运赐予你的筹码,都在暗中预支了代价。

高喊“此时不卷,更待何时,我势必卷出一个未来”的人,也忘记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过度透支当下的精力、才华与健康,他势必会失去进入决赛圈的资格。

任何问题都经不起持续思考的质问、推敲与攻击。

只要你稍作驻足,仔细思考,就不难明白:不论你选择加入“内卷”阵营还是“躺平”阵营,都只是权宜之计,非长久之策。

所以,如果你问我,这时候应该怎么办?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既然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何不开辟出一条新航路——拥抱45°角向上的生活呢?

完美主义是人类最高级的自虐,向往可以,但没必要执着。

与其持续深陷“完美”与“平庸”对抗拉扯的漩涡,不如先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因为过度忧思未来,而错过了享受当下。大胆承认吧,我们做不到事事完美,但可以先完成再完美。我们不是生而不凡,惊才艳艳,但绝对可以每天进步一点。每一天,每一年,小事有进步,大事有进展,直到在人群中闪闪发光。

如果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固然很好。如果不能,闲庭信步,且行且喜,状态好时多赶路,疲累了便停下来歇一歇,顺应身心的呼喊,也未尝不可。

亲爱的,我想请你相信,你所拥有的每一个当下,都可以是值得珍惜的存在。

到后来,让人生发生巨变的并非你我拥有了什么,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心绪。

0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变换的信息每日如潮水般涌来,占据了人脑太多的带宽。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如贪婪的北海妖兽,吞噬了人类太多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我常常会想,是不是互联网和手机屏幕放大了太多的东西,放大了贫富差距,放大了年龄焦虑、颜值焦虑、认同焦虑……好像每个人到了30岁,都理应成功,理应功成名就、光鲜亮丽地站在人生舞台上。你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你的失败。你不行!

可人生不是这样的。人生不是简单粗暴的算术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人生是一场充满意外与惊喜的即兴戏剧,不会给你机会彩排让你精心准备,不会预留时间好让你去设计出现在他人眼前的每个瞬间……每天都是现场表演。

所有的情绪都将在你这张脸上流淌,包括但不局限于幸福、甜蜜、快乐、悲伤、狼狈、惶恐……生活抽你耳光的时候毫不手软,送你玫瑰花的时候也毫不吝啬。

生活有点好,生活有点糟。生活像一场不期而遇的烟火,突然就在天空炸出一片灿烂,点亮你眼里的光,然后又突然消失不见,谁也捉不住它调皮乱窜的小尾巴。

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因为新冠疫情,上海开始执行严格的封控政策,先是封了浦东,而后又封了浦西,于是我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居家隔离生活。这期间,我全部的有效社交来自于——下楼排队做核酸的时候跟大白说“谢谢”,出门倒垃圾的时候跟邻居打个招呼,遇到猫邻居的时候关心一下它最近的生活。

因为一场疫情,有人归期未有期,本该纠结留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就业的他如今却开始担忧能否正常完成学业;因为一场疫情,有人遭遇裁员,有人创业事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因为一场疫情,太多行业被波及、受影响,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稳定”这样的字眼几乎可以从普通人的“人生字典”里剔除了,压根没这回事儿;因为一场疫情,三千万人被关在上海……

在封控之前,四通八达的交通、三天可达的快递、随时能点的外卖、想喝就喝的奶茶、说走就走的旅行、地铁站里程序化的报站声、便利店每日循环的“欢迎光临”……这一切都那么稀松平常。

我们仿佛飘在云端,尽情地享受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但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后,我们被重新拉回地面,重新拉回到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拉回到这些最日常、最琐碎的生活事项里了。

比起周游世界,一杯咖啡,一块蛋糕,一杯可乐,这些与碳水有关的东西更能刺激我们的感官。比起周游世界,我们对小区里的每只猫、每条狗、每株植物的名字更感兴趣。比起周游世界,我们更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这座城市的明天……

就连我们关心朋友的台词,都变成了更接地气的“你家里物资还够吗?有吃的吗?”

很多曾经的都市精英,也不再是穿搭赶时髦、嘴里喜欢蹦英文单词、以健身飞盘滑雪露营为潮流的Jessica,Amanda,Vivan,Steven,Thomas,Jason……

大家都被裹挟进一种生活——整天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定好闹钟,抱着手机,从睡眼惺忪的状态切换到精神抖擞地抢菜中。生活的滤镜碎了一地,逼着我们直面一个素颜人生。

03

关一周尚可,两周还好,一个月有点闷,两三个月就快把人逼疯了。

身边陆陆续续有朋友emo了,给我打电话,问我emo的时候怎么办。大家也都纷纷感慨,疫情打破了很多东西,打破了他们对稳定、对安全感的认知,打破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慌无措、孤独无助。

我也会emo,emo的时候甚至比一般人更严重——不想说话,不愿见人,只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呆在没有人的角落里,落寞地舔伤口。快自愈的时候,再爬出洞口。

但这样的时刻通常很短暂,很快就能修复回来。

朋友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说跟以前一样,无非看书、看电影、睡觉、写东西。

我认同且理解我身边每个朋友的道理与感慨,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相似的事情。

我在认同他们的同时,也会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生命里有很多东西它是永恒的,只是在疫情之下那些东西被放大了、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就像从来就没有“稳定”这一说。世界的变化是永恒的,生命里的动荡与孤独也是永恒的。

尤其是孤独,孤独与环境无关,无关乎身处热闹的舞会,还是独自在四下无人的夜里寻觅;无关乎身边站着谁,无关乎这个人爱你与否,无关乎陪伴。虽然拥有爱和陪伴,会让你短暂地忘记孤独这回事。

人生没什么一劳永逸,在人类的出厂设置里,孤独是一个默认选项。我们的余生都在为如何跟注入生命里的孤独共处,为如何拥抱它,而努力。

不管生活走到哪一步,我们每个人都注定要去做一件事——找到自己生命的支点。

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其他的一切糟糕都变得无足轻重了。等你找到生命支点之后,再为自己建造一个防空洞,之后无论外面的风雨有多大,一回到自己的防空洞里,你都可以很安心,很自在,很快乐。

我找到的支点是文学,是一个又一个沟壑纵横的汉字所构成的色彩斑斓与晨光熹微。当我沉浸到阅读,沉浸到写作,沉浸到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叙事里的时候,那些糟糕的东西全被赶跑了,那些糟糕的情绪也都慢慢挥发掉了。

甚至于撇开内容,单把书名和封面连在一起,都足以完成一场奇趣。

《人间草木》《百年孤独》,

《浮生六记》,

《且听风吟》。

在《雪国》里,《夜莺与玫瑰》《野蛮生长》。

请问《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何为良好生活》?

Hi,《茶花女》,《是我把你弄哭了吗》?可《你今天真好看》呀。

你知道吗?《时光倒流的女孩》《杀死一只知更鸟》,《热与尘》是无数人的《皮囊》,《动物农场》里躺着无数《醒来的女性》,《霍乱时期的爱情》不再是《希腊神话》,《肉桂色铺子》里再也买不到《乞力马扎罗的雪》,偶尔我会想念,想念《老人与海》,想念《刺猬的优雅》。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活着》的时候,要《以眨眼干杯》。

也许到这里,你会忍不住反问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你有写作的专长,我又没有,我的路在哪里呢?我又去哪里找我的支点,我的光呢?”

亲爱的,我没办法给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想路一定在你心里。去做你擅长的事情,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去做能让你甘愿燃尽生命也不觉可惜的事情。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没办法带着路上路,但我相信,一定有那么一天:

当你下定决心,遵从内心,睁开眼睛准备迈步时,路已经铺陈在那里了。

至少对我而言,做天后和做新娘都是理想。

我好像与这两个词都无关,又都息息相关。

天后,是那个认真搞事业,认真码字写故事,认真爬山,等风来的自己。

新娘,是那个虽单身未婚,却仍保留所有关于爱情的纯真与浪漫的自己。

她们与我惺惺相惜,一路同行,陪我勇闯天涯路,走我45°角向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