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树
树的结构
画山水先学画树。画树先要了解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结构一般包括根、干(或称树身)、枝、叶。从树木的形状看,树身有皮纹、节疤等,树叶有“互生”“对生”和“轮生”之别。
树木是山水的眉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非常重要。山水画只有把树木画好,才能有精神。所以古人说:“千岩万壑不难一挥而就,独于树木大费经营。”
清 龚贤《山水图》
清 王鉴《虞山十景图册》
画树的用笔
画树先要勾勒出树的形状。勾勒一般要用中锋用笔。所谓“中锋用笔”就是让毛笔笔锋运行于线条的中央,这样画出的线条圆润而劲挺。勾勒的用笔顺序通常是先左后右。向左生枝的线要自上而下,向右上生枝的线要由下向上,总之以顺手为宜。枝干先画主线,这样才能表现出整株树的气势(下图例是画树的用笔顺序)。
还有,用笔要顿挫有致,明人莫是龙说“画树之窍,旨在多曲”,“其向背俯仰全在曲中取之”。但是,画树也不可故作曲折,那样会不自然。
画树的步骤
画树先勾主干轮廓,然后用皴擦结合来表现各种树干的形质,最后画叶或点苔。
画树起手式的四笔
画干一般从第一分枝处起手。第一笔是画树身的左边,一下笔就要讲究笔法。自上而下,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处注意不要出现棱角。笔法要遒劲。“遒者柔而不弱,劲者刚而不脆。弱则草,脆则柴。草则薄,柴则枯矣。”(龚半千语)
从第二笔开始就要画干上生出的枝,转上即为二笔。
第三笔是画树枝的右边。
第四笔是画树身右边,树身内可以画树结,下面画树根。
树皮多数坚硬粗糙,所以多用渴笔中锋。在用笔的过程中要用顿挫和转折来表现树的生命感和质感,时时运用断笔、换笔表现枝干的旋转、转折、前后等关系。当然,新树木不能用渴笔,笔墨要润泽健挺。
整棵树的画法可以参考上面的步骤练习。先用淡墨勾勒出树的轮廓,再用稍浓些的墨皴出结构和树皮纹。皴笔干后再进行渲染,皴法能表现树木的质感,渲染能增强真实感(下图例是画树的用笔顺序)。
淡墨渲染可使树身分出明暗,也可表现气氛和处理画面虚实。一般有两种渲染方法:一是先用水打湿再将墨染上去,二是直接用墨染。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用墨都要湿润,要有条不紊地染,不要过急。
用浓墨作苔点是在皴染的基础上加苔点。苔点不专指苔,还包括树的结和疤。增加了点这个层次后,树木会显得更加精神。上述三步中包含了勾、皴、染、擦四个部分,这是画树的基本顺序和方法(下图例是画树的顺序)。
画树枝要符合“枝枝生发”的植物生理,应当由干到大枝,到小枝,再到梢枝,一路生发,才见生意。要多而不乱,顺势而成。笔墨要有浓有淡,分出层次(下图例是画丛的顺序)。
三枝不可交于一点,枝与枝不能绝对平行。
树梢、树结和树根的画法
画树梢要注意用笔不可曲折,要趁势而出,挺劲而有弹性。
画树结要留出空白,用笔要苍古,用墨要浓。
画树根笔力要苍劲,用意向下扎,用笔往回收,墨的水分要少。注意树根要画出生命感和力感,不可干枯无力。
长在厚土层上的树,一般不画根或少画根(热带的板根、气根除外)。
树梢宜用中锋,墨要润。
画树结可用皴、擦、染结合画法。
画树根要似从地里长出的样子。
各种树枝的画法
小树嫩枝宜用笔灵活而墨色润泽。
老干老枝用笔要慢而涩,方显得苍劲。
无论是小树、大树,无论是嫩枝、老枝,用笔要有提按顿挫,笔要按得下,提得起,顿挫是顿笔和转折,用笔的提按顿挫使得线条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鹿角枝
鹿角枝是最常见的表现向上生长的树木的最基本的一种画法,学会了这种画法也就掌握了表现一般树木的基本技法。学画树,首先要学会鹿角枝的画法。学画鹿角枝要注意枝干要分出前后层次。
我们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就会发现,很多树枝都可以用鹿角枝来表现,如槐树、白蜡树、榆树等的树枝。如果画初春萌芽的树木,用鹿角枝的画法画好枝干,然后在枝上加嫩绿小点,树的盎然春意就显现出来了。
蟹爪枝
蟹爪枝指树枝向下卷曲的一类树的枝条,形似蟹爪。有些树木的树枝是向下弯曲的,如蟹爪槐、垂针松等,前人创造的蟹爪枝画法就适宜表现这些树。发枝用笔自上弯曲而下,行笔要用中锋,收笔处要有如写书法线条,注意藏锋。蟹爪枝画法的要点是用中锋篆书的笔法,用笔要圆劲而灵动有力,以表现这类树枝的卷曲而生动之意。
树分四歧
树分四歧,指一棵树的枝梢应向前后左右四面伸展。如果只向左右两面出枝就如平面扫帚了,四面出枝就有立体感。即使只画三二枝,同样要画出四面之感。四面出枝难在前后,古人将前面的枝称为“掩”,后面的枝称为“护”,要画出前后四面树枝的空间距离。
各种树叶的画法
山水画中树叶有点叶和夹叶两种。点叶又称墨叶,夹叶又称双勾叶。点叶的优点是变化多,自然生动。夹叶的优点是具有形式美感,富于装饰性。
在隋唐以前,水墨山水画尚未兴起,那时画树和树叶大都是运用双勾赋彩的方法。唐代张彦远说的“刷脉镂叶”就是指用双勾法画树叶。宋代范宽的杰作《溪山行旅图》中的树叶几乎全部都用双勾法画成。
北宋 李公麟《龙眠山庄》
元 王蒙《少溪山高隐图》
元 钱选《山居图》
五代、两宋水墨画兴起,用点叶的方法来画树叶也风行起来。水墨点叶的方法表现能力更加强,树叶显得更加自然生动。
水墨点叶与双勾点叶是相对应的,它们的结构单元相同,只是原来以双勾的线条来表现的树叶,点叶时用水墨直接点出,或再填以颜色。夹叶法在工笔山水中运用较多,强调装饰性。水墨山水中用夹叶树,可以增加画面的变化,使画面密中见疏,实中见虚。
点叶法有很多种,有胡椒点、柏叶点、梅花点、鼠足点、尖头点、平头点、横笔点、混点、破笔点等;还有个字点、介字点、菊花点、椿叶点等。
夹叶的画法
勾圈的夹叶,又称圈叶。圈叶要自然,不要刻意画得很圆,线条也不要太细。夹叶分左右二笔画成,均是自上而下。夹叶树一般是树干画得简些,树叶画得密些,使干和叶形成对比。勾叶时除了要处理好正面的大部分叶子间的关系外,还得注意画好遮盖在后面的叶子。勾叶时密的地方要紧密得好似不透气,这样,着色后叶与叶之间没有空隙,可染成一片。
点叶的画法
中国画点叶的画法极为重要,而且千变万化,表现形式极为丰富。从形状上看不外乎点、线、面三种,在这三种叶中,以点叶为最难画。
点要圆,用笔要紧,还要浑厚,又不可太圆,太圆则显得俗气而缺少生气。
点要重,要精彩,不要光滑,要分出浓淡,重中有轻。
点的结构有很多种聚合的形式,三点多为“品”字形,五点多为星形,总之,要有生气,不能呆板,要内紧外松。要在规则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韵味。点是要写出来的,要讲究笔法,要有动感,而且要互相结成一气,不可散漫。
小的圆点称为胡椒点,五个点相聚为梅花点。点点时用笔可以略快些,用笔的笔意要连贯。画点时组与组之间要有疏密之分,点与点之间要有聚散。在组织点方面,前人有“攒三聚五”的说法,意思是三五点为一攒,又集三五攒为一聚,由局部到整体依次点成。
以“个”字、“介”字的结构直接用墨点的叶子称为“个字点”和“介字点”,这两种点画树时经常使用。点时注意墨色的变化,可以先浓后淡,也可先淡后浓,以墨色层次丰富为好。古人说“墨分五色”,是说墨色丰富的意思,并不是实指五种颜色。
大混点和小混点
大混点多用于画雨景树木。方法是用清水笔蘸淡墨,再在笔头上蘸些浓墨,使笔中兼有多种墨色,笔毫中要有足够的水分,然后横向落笔。下笔要肯定,不可迟疑。点子要求笔笔分明又笔笔相和,湿而有形。如果觉得墨色不够,要待将干时再加点,不要马上加,否则会使点与点相湮化。
破笔点
破笔点叶比较随便。但必须有整笔点的基础,因为用笔的基本道理和处理方法,与整笔点叶相同。
破笔点有垂直点、横向点和斜点三种,可用秃旧之笔蘸墨后在调墨盘中垂直猛点几下,以笔含水分后笔锋仍然散开为佳。
破笔点间以几笔整笔点使树头聚拢。
破笔点不是简单地用破笔干擦,不是追求破败的效果;它同样应有整笔点的效果,在整体感上甚至更胜一筹,不同的仅是将原用于整笔点叶的毛笔破开来点而已。
《芥子园画谱》中的范例
《芥子园画谱》所列示的点叶都是前人从描绘大自然的画作中总结出来的,可资学习,并用来指导写生。学习这些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大自然中真实的树木相对照,如“介字点”是表现何种树木,梅花点是表现何种树木,找到真实感。二是从范式学习熟练之后又要不拘成法,敢于创新,以大自然中的真实树木为师,让点叶法更丰富。
《芥子园画谱》中的点叶法
夹叶法是描绘各种树木多姿多彩的叶子的基本方法。前人将自然中的树木叶子加以绘制,又总结出各种范式,便于掌握。
《芥子园画谱》中讲述的画夹叶着色法
要注意夹叶画法一定要讲究笔法,要“写”出来,不要“描”出来,“描”是没有笔力的。而且夹叶的染色也要讲究色彩的合理搭配。
《芥子园画谱》中的勾叶法
两棵树的画法
两棵树的组织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或靠拢,或交叉,或分开,要有分有合。分要相互呼应,合要各具姿态。两棵树不能平行,也不能重复造型。
如果两棵树外形是相对独立的互不交叉,须有互相顾盼之势。
若两棵树的树形是相互交叉的,则要各自有独特的形态,和而不同。画时要注意前浓后淡,使之有空间感。
三棵树的画法
画三棵树要注意章法。所谓有章法,就是将三棵树画得有密有疏,而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将两棵树画成紧密相依之状,另一棵位置稍远,或将三棵树同时交叉。注意不能将三棵树画得距离相等。
清 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
清 龚贤《千岩万壑图》(局部)
灌木的画法
灌木是指无明显主干且低矮的树。它一般长于较潮湿处,如幽径水边或房前屋后。在表现灌木枝干的粗细及远近时,树枝的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
中景树的画法
中景树在画面中的作用是给画面增加空间感,画中景树最基本的透视原理是近大远小。同一棵树,我们离它近些感觉大,离它远些感觉小。这是视觉的差别,切不可把大树在中景中误画成小树。中景树具体画法是:画出主要的树枝、树干,点上树叶就可以了。
远景树的画法
远景树比中景树要简单,远景树画枝从简或不画枝。画远树只要在主干上加枝叶,用横点或横线,表现出树的形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