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篇:长寿者养生秘诀
【导读】
本篇是《黄帝内经》的首篇,篇名“上古天真论”,上古,即上古时代,这一时代并非有明确起止时间的历史时期,而是哲学意义上与当今时代相对的概念。《黄帝内经》秉持道家的思想,认为上古时代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符合养生之道,因而能够获得百岁高寿,尽享天年。天真,即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上古之人懂得保养精气,能够做到形体与精神活动协调一致,这正是养生之道的核心要义。
本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论述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并通过对比指出现今之人早衰而不能长寿的原因;二、揭示人类生、长、衰、老的过程和规律,并指出这一过程以及人的生育功能,关键取决于肾气的盛衰;三、论述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四种人不同的养生方法和各自所达到的境界。
【原文】
昔在黄帝①,生而神灵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③,长而敦敏④,成而登天。
【注释】
①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圣贤帝王。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古代许多文献,常冠以“黄帝”字样,以表示学有根本。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②神灵:聪明而智慧。③徇齐:睿智而敏捷。徇,通“睿”,迅疾。齐,敏捷。④敦敏:敦厚而勤勉。
【译文】
古代的轩辕黄帝,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明,年龄很小时就能言善辩,幼年时就具备很强的领悟能力,长大之后,敦厚而勤勉,到成年的时候,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原文】
乃问于天①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②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③者,法④于阴阳,和于术数⑤,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⑥,而尽终其天年⑦,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⑧,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⑨,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⑩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⑪,避之有时,恬惔虚无⑫,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⑬。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⑭,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注释】
①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②春秋:指人的年龄。③知道:懂得养生之道。④法:取法,效法。阴阳:天地变化的规律。⑤术数:古代称各种技术为术数,包括类似于今天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技艺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在“术”中有“数”的规定,所以称为“术数”。这里指调养精气的养生方法。⑥形与神俱:形体与精神活动一致。形神是中国哲学及中国医学的重要范畴。古人认为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二者结合化生为人,二者分离人就会死亡。因此,养生的要义就是要做到形与神的统一。⑦天年:人的自然寿命。⑧精:精气。真:真气。《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精气论自然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由精气所化生,养生之道重在保养真精。⑨御神:控制精神过度思虑,以免过度消耗精气。⑩圣人:古代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说法,以此来划分养生成就的四种人格。⑪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自然界各种致病因素。虚邪,中医把一切致病因素称为“邪”。四时不正之气乘人体气虚而侵入致病,故称“虚邪”。贼风,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因邪风伤人,故称“贼风”。⑫恬惔(dàn)虚无:内心安闲清静而没有任何杂念。⑬“美其食”五句:化用自《老子·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⑭不惧于物:即“不攫于物”,不追求酒色钱财等外物。
【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过五十,而动作就显得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呢,还是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养生之道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多懂得养生之道,能够取法于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和调和,饮食有节制,作息有一定的规律,既不过度操劳,又不会过度行房事,所以形体和精神都很旺盛,能够协调统一,就能够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把酒当成水,豪饮而没有节制,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当作常态,醉酒后还勉强行房事,纵情声色,以致精气衰绝,真气耗散,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强盛,不善于调养精神,一味追求感官快乐,违背了人生的真正乐趣,起居作息没有规律,所以年龄刚过五十就衰老了。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导,所有人都能遵守。人们能够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清静安闲,消除私心杂念,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而不耗散,疾病怎么会发生呢?因此,人们心志清净安闲,清心寡欲,心境平和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但不感到疲倦,体内真气和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人们不管吃什么食物都感觉甜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舒服,喜爱社会的风俗习惯,无论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互相之间都不会羡慕和嫉妒,人们日渐变得自然朴实。所以,任何不正当的嗜好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任何淫乱邪侈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性。不管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明的还是不贤明的,都不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费心忧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人们之所以年龄超过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正是由于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
【原文】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①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②至,任脉③通,太冲脉④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⑤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⑥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⑦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⑧,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⑨,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⑩。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注释】
①材力:筋力。古人认为肝主筋,阴器为众筋之聚,故筋力可代表生殖力。②天癸:指先天藏于肾精之中,能够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物质。③任脉:奇经八脉之一,循行路线为人体前正中线,从百会穴至会阴穴。主调月经,妊育胎儿。任,接受的意思,受纳经络之气血,任脉受纳一身阴经之气血,故名“任脉”。④太冲脉:奇经八脉之一,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主月经。中医认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气血大聚于此,所以称为“冲脉”。⑤真牙:智齿。⑥阳明脉: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足阳明经脉,这两条经脉上行于头面发际,如果经气衰退,则不能营于头面而致面焦发脱。⑦三阳脉:指交会于头部的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六条经脉。⑧地道不通:指女子绝经。女子属阴、属地,所以女性的生理功能称为“地道”。⑨阴阳和:男女交合。阴阳,代指男女。和,交合,交媾。⑩形体皆极:形体衰弱至极。
【译文】
黄帝问:人年老之后就不能再生育,这是精力衰竭导致的,还是自然死亡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呢?
岐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就开始旺盛,乳齿更换,头发生长。十四岁时,能够促进生殖机能的天癸开始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就具备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和充盈,智齿生出,身高长到最高点。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这时身体最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的气血逐渐衰竭,面容开始枯槁,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的气血开始衰退,面容枯槁,头发逐渐变白。到了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衰弱,太冲脉的气血也逐渐衰弱,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就丧失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头发开始生长,乳齿更换。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开始成熟,精气充盈而能外泄,如果男女交合,就可以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平和充盈,筋骨强健有力,智齿长出,身高也长到了最高点。三十二岁时,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四十岁时,肾气衰弱,开始脱发,牙齿也开始干枯。四十八岁时,人体上部的阳明经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两鬓开始变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脉迟滞,手脚运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牙齿和头发脱落,形体和神气都非常衰弱。肾脏是用来调节水液的,它接受并储藏其他脏腑的精气,因此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向外排泄精气。男子年老以后,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衰疲无力,天癸枯竭,所以发鬓斑白,身体沉重,脚步不稳,不能再生儿育女。
【原文】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①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②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③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注释】
①天寿:先天禀赋。②天地:代指男女。③却老:预防并推迟衰老。
【译文】
黄帝问: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却仍然能够生儿育女,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天赋超过常人,气血经脉还能畅通,而肾气有余。这样的人虽然还有生育能力,但是就通常而言,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就枯竭了。
黄帝问: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年龄达到一百岁左右的时候,还能够生育吗?
岐伯说: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可以预防衰老而保全形体,所以虽然年事已高,也仍然能够生育子女。
【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①者,提挈天地②,把握阴阳。呼吸精气③,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④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⑤。调于四时⑥,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⑦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⑧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⑨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⑩列星辰,逆从阴阳⑪。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注释】
①真人:至真之人,此处指养生修养最高的一种人。《黄帝内经》依据养生成就的高低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②提挈天地:指能够把握自然变化的规律。③呼吸精气:吐故纳新,汲取天地精气的导引行气方法。④至人:指修养很高,仅次于真人的人。⑤和于阴阳:符合阴阳变化的规律。⑥调于四时: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⑦八风: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之风。⑧恚(huì)嗔(chēn):怨恨愤怒。⑨恬愉:安适愉悦。⑩辩:通“辨”,分辨。⑪逆从阴阳:顺从阴阳升降的变化。逆从,偏义复词,意偏于“从”。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吐故纳新,吸收天地间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使身体与精神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因得道而长生。
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具有淳朴完美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顺应四时的变迁,远离世俗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悠游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听直达八方之外。这就是能够延长寿命,强身健体的人,这种人也可列入“真人”的行列。
其次有被称为“圣人”的人,他们平和地安居天地之间,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爱好与世俗社会的习惯相适应,没有恼怒埋怨的情绪。行为不背离世俗的一般准则,但举止也不受制于世俗的规矩。在外不使身体因为事务而疲劳,在内不使思想背负过重的负担,以安逸、快乐、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容易衰惫,精神不容易耗损,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其次有被称为“贤人”的人,他们效法天地的变化规律,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的变化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合乎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延长自己的寿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