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其实很有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初登宝位

初登大宝的当夜,赵匡胤就入住了后周的皇宫内院,这一夜注定无眠。对他而言,一直身为臣子,在朝廷之上仰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却从未真正地踏入过这里。如今江山易主,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他赵氏天下,他心中的翻江倒海、汹涌澎湃自不必说。现在他实现了他的愿望,江山已成为他的囊中之物,但忧虑也从他的心底生起。

都城之内有多少人是真心拥戴,国内宛如诸侯的藩镇们又有几个是真心低头,国境之外那么多虎视眈眈的敌寇要如何应对……这些都是赵匡胤要面对的问题。

柴荣当年面对的只有外患,赵匡胤现在却是四面受敌。他甚至没有查清楚自己属下的底细,更不知道臣下是否真的对他如此忠心。而那些曾经追随他的生死兄弟,几个还能像以前一样为他出生入死?都城之内的前朝旧臣,又有多少是真的心服口服?这些问题,紧紧锁住了赵匡胤的思绪。

做武将时,赵匡胤是一个豪迈、直爽、勇武的人,他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但当黄袍加身之后,他就由忠厚开始变得冷静和精于算计了。

或许这才是作为帝王该有的真正能力,为了巩固皇权,开疆拓土,他必须收敛武夫的个性,全心维护江山永固,再也不能步前朝后尘。

公元960年九月,赵匡胤登上至尊宝座,开始着手开创一个新的王朝。登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开国库,搬出无数的金银珠宝,赏赐给随自己出生入死的禁军将士们。这些既是犒赏,亦是兑现承诺,以免那些将士再去四处劫掠百姓,使新打下的江山再次遭受巨大震荡。丰厚的物质奖励之外,赵匡胤给每一个人加官晋爵。对贡献巨大的开国功臣给予官位上的擢升,这是一般开国帝王的惯用伎俩,因为开国之君多是用兵权来换皇权,没有皇统上的合法性和臣民的惯性臣服,就只能靠拉拢人心的方式来换取天下太平。为此,赵匡胤做出了如下部署:

命石守信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接替韩通;而韩通虽然已死也给他升官,追任其为中书令,并予以礼厚葬;至于侍卫司的李重进,被升为中书令,和韩通平级,继续留守驻地扬州,不必来朝。侍卫司由韩令坤接管;赵匡胤本人的原职位——殿前都点检比较特殊,要由真正的亲信,且有巨大号召力的人来做,于是他安排慕容延钊来担任。

慕容延钊是一个让赵匡胤又爱又怕的人。二人自幼一起长大,后登上疆场,更是亲密的战友,而慕容延钊的威望和能力更是让赵匡胤不敢小觑。

就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前一天,后周大军从都城开赴前线迎战汉辽联军。据说当时赵匡胤统帅的八万兵马只是中军,而慕容延钊作为当时的先锋,带兵五万先于赵匡胤赶往前线,其兵力与赵匡胤旗鼓相当。

虽然当时慕容延钊没有和汉辽联军正面交锋,但他也没有出现在陈桥驿兵变的现场,而是一直向北进军,等到赵匡胤以帝王的身份在朝堂之上擢升他的官位时,他已经率兵到达河北真定了。

慕容延钊被排斥在兵变圈子之外,却成了开国的功臣之一,这让宋朝的上下官员心中都有了疑惑和猜测。

当然,受到封赏的也有赵普和赵匡义(后为避太祖讳,更名为赵光义)。赵普升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从赵匡胤的私人幕僚成了朝廷重臣。赵匡义被直接提拔为禁军殿前司都虞候,而赵匡义之前的官爵根本没有随军出征的义务和资格。有资料记载,赵匡义根本不在陈桥驿兵变现场,当赵匡胤率三军入驻开封城时,赵匡义才“奔马出迎”。

所以一些史书中记载赵匡义在陈桥驿现场拦住哥哥的军马,说“请以剽劫为戒”的真实性也令人怀疑。但他作为赵家除了赵匡胤以外唯一的成年男性(三弟赵光美当时仅十岁),他位极人臣也是必然。

赵匡胤除了擢升嫡系以外,还把前朝旧臣一律留任原职,并派使臣向国内外发布通告,告知他们自己当上了皇帝,他要天下人都知道,除了皇帝易主之外,其他都不会变动,这也是一个安民的告示。

赵匡胤的安民政策看似美好,但总有人不能心悦诚服,第一个站出来挑战皇权的不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而是李筠。

李筠为并州人,幼年从军,以勇武称道,在后唐时期就名闻三军,跟随郭威成为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想当年他曾主动出兵拖住进军开封的刘崇,为柴荣争取时间,此事叫人记忆犹新,他的忠勇为人称颂。

李筠为人耿直,对于没有实力的人颇为轻蔑。当年柴荣在位时,他也敢公然分庭抗礼,曾擅自征用赋税召集天下亡命之徒扩充军队,监军不满,他立刻暴跳如雷,将监军关入大牢。柴荣知道此事之后,因外患无穷,不忍再起内忧,于是只用公文训斥了他一通,但李筠因此认为柴荣忌惮他三分。如今,赵匡胤这类无名后辈,竟然称帝,还要他日日朝拜,他自然不肯。

李筠没有拔刀相向,但他的反抗也颇失大将风范。他扭捏地接下了圣旨,然后拿出郭威的画像来伤心痛哭,这件事令赵匡胤窥其逆反之心。李筠的死敌北汉皇帝刘钧知道李筠的反心,修书要与他谋求合作。而一向智勇双全的李筠面对重大抉择时,却干出令人大跌眼镜之事。本来已有反心的他竟然把密信交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此时正沉浸在登上皇位的喜悦当中,各路使节纷纷带来四方拜赵氏为皇的消息,就连一向逆反的李筠也接旨称臣,而更让赵匡胤惊喜的是李重进的归降。李重进接旨后,主动向赵匡胤请示,自己是否能按照惯例以节度使身份到都城觐见新任皇帝,以当面谢恩。赵匡胤没有想到当初有天子资格的人,后来虽然被柴荣抢了帝位,还能跟着柴荣出生入死,如今又同样的礼遇自己。

赵匡胤也投桃报李,起草公文一封:“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虽远,同为一体,君臣名分,恒久不变,朝觐之仪,岂在一时?”意思就是,宋朝皇帝和后周实力最强的藩镇暂时和平共处。

给赵匡胤的第二个惊喜来自潘美。他再为赵匡胤充当了使节,去见赵匡胤的宿敌袁彦。袁彦原为后周侍卫司步军都指挥使。现在在陕州当土皇帝,此人凶悍嗜利,早有谋反之心,但潘美单骑入陕,居然亲自带回了这个先朝大将。袁彦的归顺昭示了大宋皇帝不计前嫌,显示了赵匡胤宽广的胸怀,他对任何臣子,包括宿敌都能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