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NFT,元宇宙的基因
2021年开始,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简写为NFT)热潮迅速蔓延全球。与此同时,元宇宙、Web 3.0、DeFi(开放式金融)、Token(代币)、DAO(分布式自治组织)等新术语也逐渐成为网红词汇和商业时尚。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对新兴事物和未来趋势的好奇与躁动更进一步。来自科技、生命、文化和社会领域的预言者和布道者汹涌而来,不断搅动我们对常识的认知,也形成了对逻辑的颠覆。
元宇宙的概念火起来了。但每一个领域的专家都有不同的立场和主张,除了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短期内无法形成共识。与之相反,NFT则更为现实,迅速形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乃至产生巨大价值的应用场景,立即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潜在受益者的进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交易市场和产业。在对金融交易控制较严格的中国,艺术创新和收藏行业率先接受了NFT的核心观念,其他行业也跃跃欲试。
《NFT:价值驱动未来》的出版恰逢其时,这样的好主题、好作者和好译者,在各种概念炒作中脱颖而出。NFT是一种数字资产,源于艺术家创造,加持于投资者利益驱动,将赋能在未来几乎所有可以价值化和资产化的东西上,包括观念和实物。涉及NFT创新的所有观念和意义在成熟的技术与资本市场上都是常识性的。这是一本普及NFT的技术书,介绍NFT的来龙去脉、市场交易方式、买卖双方的决策要点。一本在手,一目了然。
反观中国的NFT市场,产品则更为丰富和复杂。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为国内NFT市场的发展划定行为底线。《倡议》肯定了NFT对数字经济、文创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但也存在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隐患。《倡议》在果断地切断NFT与金融职能的联系的同时,进行了NFT非金融职能的创新,而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圈和驱动力。
第一,NFT迅速融入元宇宙的大故事。中国的元宇宙观念远远超越英文“metaverse”的内涵,除了虚拟场景与硬件设备,所有行业都在加入各自的技术应用愿景和主导观念。条条道路通元宇宙,因而,元宇宙也为相关行业的未来做了加持。
第二,NFT成为数字经济的标识。交易本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在数字经济社会中,所有数字资产都可以,而且始终处于交易中。NFT可以为任何现实和观念中的标的定价,相较于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标的或者本身必须标准化的数字货币,NFT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三,NFT进入文明创新的主流。艺术创造是任何制度和任何社会都鼓励和支持的价值观。艺术创造包括图像、声音、雕塑、装置、气味等所有感官享受,也包括小说、戏剧等人们头脑中的观念产品,这些都可以成为NFT,而几千年的人类物质文明与观念遗产更是NFT无穷无尽的市场资源。
第四,NFT再现区块链的技术本质。可追溯产权、不可篡改和分布式认证等区块链的属性都在NFT的应用中具体体现,这也是NFT产品可以迅速进入主流视野的重要技术支撑。
元宇宙、数字经济、文化创新和区块链在当下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大趋势,得到国家明确而积极的推动。2022年起,许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区域发展规划,将这些观念和举措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信号。从更广泛、更深层的意义上看,NFT的大规模应用就是顺理成章的必然了。
人类是自我认知和认知外部环境的产物,也伴随认知的深入而成长。历史的认知就是记忆和情感,未来的认知就是观念和期待。NFT可以是历史和未来的数字载体,自然也是现实的数字体现。更有意义的是,历史、现实和未来尽管不在一个维度上,却可以在NFT平台上实现跨维度交易。以笔者的看法,NFT正是元宇宙的基因,NFT的不同组合便是不同的元宇宙。市场供给无限的NFT,也就产生无限的元宇宙。
自然,NFT是交易标的,有利益空间,也伴随着投资和欺诈。如同所有交易标的一样,交易有周期,价值有波动。即便最终消失了,也是完成了一个交易过程。电报和传真被互联网取代了,不代表曾经的价值也没有意义。即便是郁金香泡沫和庞氏骗局,在人类大历史中,也是具有教益的事件。因此,对待NFT的发展,如同对待曾经的火车、电灯和互联网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激情投入的创业者,也应该有宽容睿智的监管者,更应该有普及常识的启蒙者。
感谢中信出版集团和推动观念启蒙的朋友们。
王巍
金融博物馆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