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聊斋》
《种梨》是《聊斋志异》中最早走向世界的故事,于19世纪被翻译成英文,刊登在外国刊物上。
在这个故事中,蒲松龄通过妙趣横生的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吝啬的卖梨人形象,对吝啬的人进行了巧妙的讽刺。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以吝啬为特点的人物形象。比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终时要看到灯芯被挑掉一根才安心;法国作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他爱财如命,为了钱甚至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葛朗台,他连一块小小的方糖也要切成四块来用。
《种梨》这个故事取材于干宝《搜神记》中的《徐光种瓜》。蒲松龄阅读经典,学习经典,借鉴前人的作品并进行加工创作,最终也超越了经典。
有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他的梨特别好吃,但卖得很贵。这时,来了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道士。【评】在蒲松龄笔下,经常出现一些“真人不露相”的奇人。他们往往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可能是出家人或者乞丐,但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能惩恶扬善,主持公道。[*]
道士在卖梨人的车前哀求道:“请你给我一个梨吧!”
卖梨人说:“走开,别耽误我做买卖!”
道士不肯走,卖梨人便大声辱骂他。
道士笑嘻嘻地说:“你这一车有几百个梨,我只要一个,对你来说也不算是多大的损失,你生什么气呀?”
围观的人也劝卖梨人:“把最小的梨给他算了。”
卖梨人直眉瞪眼,坚决不肯。
旁边一家店铺的伙计看到他们吵得太厉害,就出钱给道士买了一个梨。
道士拜谢了伙计,然后跟围观的人说:“出家人从不吝啬,我有好梨请大家吃!”
看热闹的人说:“你既然有梨,为什么不吃自己的,还向别人讨?”
道士说:“我需要这个梨做种子。”
道士三两口就吃了大半个梨。他手握梨核,取下背在肩上的小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几寸深的坑,把梨核放到里面,盖上土,对围观的人说:“谁能帮我找点儿热水?”
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跑到旁边的店里,提来一壶滚开的水。道士接过壶,把水浇到他挖的坑里。
围观的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有什么奇迹发生。
不一会儿,一个嫩芽冒了出来,渐渐长大。
又过了一会儿,嫩芽长成树了,生机勃勃。
接着,树枝上长出绿叶、抽出蓓蕾,蓓蕾渐渐绽放,雪白的梨花开得满树都是,整个集市上弥漫着阵阵花香。
紧接着,梨树结果了,大大的梨子缀满枝头,散发着甜甜的香气。
道士把树上的梨摘下来,对大家说:“请吃梨!”
很快,满树的梨就被道士分完了。他又拿铁铲砍梨树。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
梨树的树干断了,道士把带着树叶的树干扛到肩上,慢悠悠地走了。
【评】常言道:“桃三杏四梨五年。”“梨五年”的意思是,种植一棵梨树,从播种到结果,大概需要五年时间。可是在道士的手中,从种下梨核到收获香喷喷的果子,用不了一个时辰。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幕啊!
道士作法时,那个卖梨人也很好奇,挤在人群里朝那儿看。等道士把树上的梨全部分光,卖梨人再回来看自己的车时,发现车上一个梨也没有了!他这才知道,刚才道士分给大家吃的,都是他要卖的梨!
“我的梨,我的宝贝梨,我的能卖高价的梨,一个也没了!”卖梨人心痛不已,再一瞧,小推车的车把断了一根,看样子是刚刚被人砍断的。他明白了:原来,车把就是道士种的那棵梨树啊!
卖梨人非常愤怒,马上去追道士,刚转过墙角,就看到那段车把被丢在墙根下,道士早就不知道哪儿去了。卖梨人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集市上的人看到这么有趣的事情,不禁哈哈大笑。
[*]本书作者在讲《聊斋志异》故事的同时,对书中人物、情节、线索或相关细节有所点评、议论,本书均以【评】的形式予以呈现,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思想。以下不再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