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挖墙脚
2粮库下属的豆油加工厂正在面向社会转让。
对于杨毅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就是国营转私营的开始。
可对于当代人,尤其是2粮库的员工,这就是天塌了的大事情。
杨毅到2粮库的时候,正好赶上豆油加工厂退下来的老员工堵在粮库经理办公室门前哭天喊地。
没办法,他们基本上是一家老小都在豆油加工厂上班,工厂一旦转让给个人,那他们的子女就得面临下岗,以后的生活就失去了保障。
杨毅好不容易挤进了办公室。
“哎,现在粮库改革转制,豆油加工厂不过是先走了一步而已…”
2粮库经理是满脸的无奈。
杨毅也没多说什么,这是国策,也是极其正确的抉择,虽然前期阵痛很大,但阵痛过后就会迎来繁荣昌盛。
“有人接手了吗?”
“没有,不好找啊…”
2粮库经理愁眉不展,忽然,他眼睛一亮,忙问向杨毅;“小杨,要不你考虑考虑?”
杨毅笑呵呵道;“报个价,我听听。”
2粮库经理来了精神头,给杨毅递了根烟,然后说起转让的事宜…
“小杨,不瞒你说,车间里的设备都是去年刚从兄弟国进口来的,新着呢。我就是身份不允许,加上我也一次性凑不到这么多钱,不然,这好事哪能给别人喽…”
“5万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见杨毅动了心,2粮库经理连忙又道;“厂房、设备加上那么大一片厂区,5万价格真的不高…”
杨毅当然知道这个价不高,别的不说,就那块地皮,再过5、6年,就值个千八百万了。
可毕竟那是5、6年以后的事,杨毅心里有数,别人却是没有这个远见。在当下,5万这个价其实挺高的了,不然,也不可能没人接手。
价格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豆油厂的那些员工。
规模不大的豆油加工厂,光在岗的员工就有50多人,退休离岗的人更是多达160多人。
“门外那些工人,你们打算怎么安置?”
杨毅问。
2粮库的经理被问住了,好一会儿才说;“目前,上面还没有做出安排…”
杨毅揉着下巴,眼珠转了转,他猛地记起,2粮库还有一处废弃的大院,占地面积不算大,可以不小,原先那里是2粮库车队。
“要不这样儿吧,我有个想法,如果能将你们原先的车队大院一同转让给我,员工的问题我来解决。我可以保留所有在岗员工,退休离岗的我也照管。”
杨毅小算盘打得叮当响,虽然目前地皮不值钱,可,用不了几年,那可就值大钱了,特别像豆油加工厂和车队大院这种占用市中心地段的,首先就会被动迁掉。
2粮库经理听完喜出望外,那个大院早已经破败不堪了,满院子的杂草,在他眼里,不过就是一片毫无用处的地方,给都给不出去的烂地,杨毅为了要它,居然愿意接收豆油厂所有员工,这事必须马上落实到纸面合同上,免得杨毅反悔。
“小杨,你稍等片刻,我这就跟上级领导请示一下。”
2粮库经理也没有避讳杨毅,抓起电话就打给了上级部门…
“好,好,我知道了,请领导放心…”
挂断电话, 2粮库经理喜笑颜开;“上级领导批准了,不过,转让合同最好是今天签了,资金迟几天没什么,5万毕竟不是小数目。”
杨毅自然是求之不得。
一个小时后。
杨毅再看过转让合同后,在上面签上了名字,按下了手印。
并且先交付了1万的保证金,尾款可以分4个月结清。
走完正规流程后,2粮库经理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卸下千斤重担了。
堵在门外的那些老员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还是心有不甘,可,有人管总比没人管的好。
不甘,是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包括他们的子女都不属于国企员工了,心理落差还是巨大的。
由于这是突发事件,杨毅也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豆油厂暂时还是由2粮库带管。
一不小心,杨毅又大赚了一笔!
200多名员工的工资,杨毅根本不在乎。
这才几个钱。
当然,杨毅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捂那两块地皮。
车队大院,他打算用来盖库房,现在租的那个库房还是小。
豆油加工厂,继续生产豆油。
回到家后的杨毅,开始琢磨起豆油加工厂的未来经营方向。
现在的经营模式肯定不行了。
想了许久,杨毅眼睛一闪,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推出桶装食用油,现在买油还得拎个瓶子去打才行。
前世,市场上出现的第一桶桶装大豆油,应该是1996年的事。
“就这么干了!”
…
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杨毅又马不停蹄地跑了几家做塑料桶的厂子,结果发现,这几家厂子的设备老化,根本做不出他想要的那种5升装的透明符合环保要求的塑料桶。
不过,其中一家塑料厂的技术员向杨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南方有卖这种设备的。
93年这会儿信息不发达,无法查询到设备厂商的电话,只有亲自去南方跑一趟才行。
杨毅原本想自己跑一趟的,顺便录制一些短视频,可眼前这个年轻的技术员是个人才,新设备买回来,也是需要技术人员操作与维护的。
“帮我跑一趟南方进设备怎么样?”
杨毅道。
这名年轻的技术员上下打量了杨毅一番;“你真的要引进?新设备可要10多万…”
杨毅笑着打断道;“钱我有,我现在缺的就是技术人才。我看你挺不错的,要不,过来帮我,工资我可以给到你现在的5倍。”
一旁的厂长脸顿时黑了下来,不过,他也没有阻拦,现在厂里基本上没什么效益,工人的工资都几个月没发了,如果有主动离职的,也算是替厂里减轻负担了。
杨毅也不是愣头青,他也是了解这些国有小厂的现状,才敢这般明目张胆地挖墙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