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学地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明孝陵

在今天的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会看到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这里是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历时三十余年,先后调用军工十万余人,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1413),整个孝陵才完全建成。孝陵之名,一说是因为马皇后谥号为“孝慈”而得名。

明孝陵周长约3千米,从入口到孝陵地宫深达2.5千米,仅黄墙就有22.5千米长。“孝陵云黯万株松,叶叶冰霜树树龙。更遣奚官豢仙鹿,芝田瑶草护春茸。”英雄若孙仲谋辈,到了朱元璋眼里也不过是守陵看门的好汉:“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那时的朱元璋是何等自负,何等嚣张!朱元璋有此豪情,自己的陵墓当然不同凡响:

明孝陵的布局呈“北斗星”状,其神道弯曲幽长,与历代帝王神道的宽阔直接大异其趣,意在营造出“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吕东亮《中国名人地图》)

中国古人向来崇拜北斗七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就说:“北斗七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史记·天官书》)唐代,北斗七星也被认为是“日月五行之精也,囊括七曜,临照八方,上曜于天神,下直于人间,以司善恶而分祸福,群星所朝宗,万灵所俯仰。若有人能礼拜供养,长寿福贵,不信敬者,运命不久”(一行《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唐代以后,人们普遍相信人死后要“混游北斗”“箕尾归天”。信奉佛道、相信“天人合一”的朱元璋,规划陵寝时是否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无从得知。或者,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还没有做够,想到天帝所在的地方继续做皇帝?或者是希望死后能够驾驭天帝之车来守护大明江山?或者只是单纯地希望自己的陵墓能够得到神灵守护,不要成为后世盗墓者探险寻宝的地方?

朱元璋这个皇帝当得应该挺累的。从登上皇位的第一天起,他就充满疑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不知道天下究竟能掌握多久,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想要杀了自己取而代之。活着时,他忧虑皇位、担心皇权;忧虑后世子孙能否福祚绵长,也担心自己死后陵寝会被盗墓者“光顾”。据说,为了防止后人盗墓,朱元璋死后,曾于同一天从南京13个城门同时出殡,车马仪仗完全相同,以混淆世人耳目。600多年的时间,明孝陵的地宫竟然完好无损,而不像他的那些后世子孙们的陵墓,有的已被打开地宫,或盗或掘,尸骨无存。

清咸丰年间,洪秀全几乎给明孝陵带来了灭顶之灾,地表建筑中的许多木结构基本毁于一旦,仅余下马坊、禁约碑、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后虽然经过多次修复,但我们今天漫步明孝陵,仍能轻易地从青松翠柏和草丛间的残碑断壁上寻找到一道道的裂痕,一块块的残损,布满青苔的残基。朱元璋“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来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地理穿”的气魄与豪情,清康熙帝五次、乾隆帝六次亲谒孝陵的沉思与感慨,早已不见踪影。有词曰:

淮水东头,问夜月何时是了?空照彻飘零宫殿,凄凉华表。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只向棋盘闹。问几家输局几家赢?都秋草。 流不断,长江淼;拔不倒,钟山峭。剩古碑荒冢,淡鸦残照。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堕泪南朝庙。问孝陵松柏几多存?年年少。(郑板桥《满江红·金陵怀古》)

在古香古色之中,在沧桑衰败之外,我们被感动,被震撼。譬如神道两旁的石兽和大翁仲,“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600多年间,从未移动过一步,只是默默伫立着。

“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顾炎武《重谒孝陵》)明亡后,顾炎武谨记母亲的遗言“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曾五次来到孝陵,那时陵园外面还有清军的铁骑。也许,顾炎武五谒孝陵,除了对母亲的答复,更有心悬明王朝的礼乐文明,希望能够“文自成祖为,千年系明祚”(《孝陵图》)吧?他的晚年一直在为反清复明奔走,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心血。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洪秀全亲率文武百官晋谒明孝陵,并发表祭文一篇,或许是希望能够像朱元璋一样,以一介贫民而成就一番宏业。1912年,孙中山也曾亲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文武百官赴孝陵祭奠,希望能够带领苦难的中华民族实现自立自强。

据说,当年明孝陵内亭阁相连,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鹿鸣其间,可以想见曾经的气势和规模。只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明孝陵除了肃穆和庄严外,更多了几分宁静和幽静。毕竟,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这里再也没有埋葬过朱明王朝的子孙,曾经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又如何,终不过是孤零零的孤家寡人,陪伴他的只有发妻马皇后、葬于东陵的长子朱标以及这些始终静默无言的苍松古柏。

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