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审理思路及裁判标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怀揣着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梦想,迈入了当时的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基层法院锻炼一年后,我又回到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民庭的书记员。1995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二中院)成立,我随着所在庭室整建制调到二中院,成为二中院的元老之一。 1996年,我成为一名助理审判员,开始独立办案。 2001年司法改革时,我被任命为代理审判长,负责医疗纠纷专业化审判合议庭的工作。从那时开始,我一直担任医疗纠纷专业化审判团队负责人,至今已经满20年了。可以说,我以一名一线法官的身份,见证着医疗领域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的建立健全。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受到民众法治意识提高、权利意识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医患矛盾突出,甚至时有伤医、杀医等恶性案件发生。医患纠纷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定分止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各项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的同时,真正实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法治建设的引领作用。作为一名法律人,特别是一名民事审判法官,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践行公正、廉洁、为民的社会主义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我的理想信念。

在多年的医疗纠纷司法实践中,我不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审判经验,更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总结出此类纠纷的裁判要旨,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另外,在医疗纠纷审判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医务工作者对医疗领域的法律规定不甚了解,广大患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相关法律规定,甚至一些专业法律工作者也对医疗领域的法律规定产生误读,其中包括律师也包括一些法官,这无疑会给医疗纠纷的处理造成困扰,特别是法官的认识不清,会导致审判工作混乱,不能体现医疗纠纷审判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一直想把医疗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梳理出来,分享给包括法官和律师在内的法律专业人士,以及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读者。希望大家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了解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问题,熟悉相关法律规定,理解人民法院审理此类纠纷的裁判思路和规则。但是一方面我一直在审判一线,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写作,另一方面更是担心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因此一直未能成书。疫情期间,由于审判工作压力减轻,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完成书稿。

本书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医疗纠纷。既涉及法学专业理论,更指出了实践中的问题,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角度对医疗纠纷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从患方、医方、鉴定人、法官等多角度探讨,更全面地透视医疗纠纷案件,提示不同主体在医疗纠纷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书是我20年的医疗纠纷审判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一本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普法书籍。本书从民事诉讼的案由切入,引出医疗纠纷的相关案由,从程序法的角度,就医疗纠纷的原被告、起诉与受理、重复诉讼、释明权与裁量权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民事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以医疗损害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为视角,分别阐述每一构成要件的举证责任及证明程度,对医疗纠纷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论述,其中病历、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意见书既是此类纠纷的关键证据,也是实践中问题最多的部分,对此亦进行了专门讨论。从实体法的角度,就患方各项合理损失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从法官的角度,罗列了数项影响法官认定患方合理损失的因素,就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本书还涉及医疗纠纷与其他领域交叉的法律问题、医疗纠纷在诉讼中的调解等问题。

书中介绍的有些是司法实务界的主流观点,但由于法律法规的抽象性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之间存在冲突,有些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有的观点只是个人见解,希望大家正确理解,也欢迎大家拍砖。

本书不仅通过大量实践案例普及了法律基础知识,对广大读者起到普法宣传作用,同时还对医疗纠纷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各种学术及实务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希望能够给从事医疗纠纷审判的法官提供审理思路,给从业律师提供帮助,同时能够给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管理者一定的启发,欢迎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本书的内容,以此推进医疗纠纷审判的专业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