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央人民政府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供应链培育新动能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制造强国”的战略纲领中,提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201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现代供应链”作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新动能,使其内涵与外延更具有中国特色(习近平,2017);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I及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手段及路径,打造数字化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以实现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2019)等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前瞻性的新论断与新指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创新方向和实践指导方针。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作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主流,提出一些被奉为圭臬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标准,掌握着国际主导权和话语权。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我国产业已全部覆盖联合国工业体系分类中的41个大类、207个中类及666个小类。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涉及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尤其是在电子、航天、机械及装备领域已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之中。其中,在联合国工业体系分类中,山东省工业门类大类41个,中类197个,小类526个。但是,如何完成及实现山东制造业现代供应链在国内外环境中从“执行者”向“制订者”和“话语者”的根本性转变之战略目标?本书重点聚焦于山东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审视当下国内外环境变化及趋势,以“现代供应链”理念为发展导向,根据山东当前制造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在构建制造业现代供应链话语权问题上从理论、方法及路径等方面进行一项重要的战略补充,前瞻性、创新性地探索并提炼出山东制造业现代供应链话语权构建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