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简称“教科文组织”)于1945年11月16日成立,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现有193个成员,是联合国在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成员最多的专门机构。该组织旨在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合作,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一)发展历程
早在1942年战争时期,欧洲国家政府就与德国及其盟国在英国举行了联合教育部长会议(CAME)。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这些国家就一直在寻找战后重建教育系统的方式和方法。很快,该项目获得了发展,并引起了广泛关注。1945年11月1日至16日,在CAME的提议下,联合国成立了一个教育和文化组织会议(ECO/CONF),吸引了美国在内的新成员加入。会议开幕时,战争还没有结束。它聚集了44个国家的代表,他们决定建立一个真正体现和平文化的组织。在他们看来,新组织必须建立“人类的智力和道德团结”,并防止再次爆发世界大战。会议结束时,37个国家签署了《教科文组织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此诞生。
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于1946年11月20日到12月10日在巴黎索邦大学召开。1946年,《组织法》获得20个国家(南非、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埃及、美国、法国、希腊、印度、黎巴嫩、墨西哥、挪威、新西兰、多米尼加、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土耳其)的批准,开始生效。
2011年10月31日,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在巴黎总部投票表决,巴勒斯坦被正式接纳为该组织正式会员国。
2013年11月5日,在该组织成立67周年之际,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郝平当选为该组织的第37届大会主席。
2018年11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正式成立,教科文组织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加入联盟。
(二)组织架构
教科文组织主要设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三大部门。
大会为最高机构,由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代表组成。它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会员国和准会员国以及非会员国、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会议,每个国家,不论其规模或对预算的贡献程度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决定教科文组织的政策和主要工作。确定教科文组织的计划和预算,选举执行局成员,并每四年任命一次总干事。
执行局确保教科文组织的整体管理顺畅。执行局为大会做好准备工作,并确认其决定实施恰当。执行局的职能和责任主要来自《组织法》以及大会制定的规定或指示。大会给执行局分配特定任务。其他职能来自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其他政府间组织之间达成的协议。执行委员会的58名成员由大会选举产生,执行局每年开会两次。
秘书处是该组织的执行部门。由总干事和由他(她)任命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人员分为专业人员和一般服务人员两类。大约700名工作人员在教科文组织分布于全球的53个总部外办事处工作。秘书处分成若干部门,分别实施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和交流等领域的业务活动,或进行行政和计划工作。生态修复相关工作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
(三)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领域
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开展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沟通信息等领域研究。涉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有水、生态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等自然科学研究领域。
——水:侧重水量、水质监测,用水安全等领域研究。
——生态科学:开展人类与生物圈计划,生物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研究。
——地球科学:侧重地质灾害防护与减灾、地质公园建设等领域。
——海洋科学:侧重海洋监测,海洋资源与气候,海洋灾难及其恢复力等领域。
(四)研究项目及成果
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工作集中在机构的自然科学领域。该机构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系统实施国际科学计划;二是在下设自然科学研究所/中心开展研究。
1.国际科学计划
(1)国际水文计划(IHP)。IHP于1975年建立,是联合国系统致力于水的研究和管理,以及相关教育和能力建设的唯一的政府间计划。该计划已发展成为一种促进流域和含水层管理的跨学科综合方法,纳入了水的社会方面,并支持水文和淡水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及与决策者的互动,增强了机构和个人的能力。IHP目前的第八阶段(IHP-Ⅷ2014-2021)的主要目标是将科学纳入水安全所需的行动。
IHP激励水文研究,并协助会员国进行研究和培训活动。其第八阶段工作集中在与水安全相关的六个专题领域,分别是:与水有关的灾害和水文变化;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地下水;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问题;未来的水和人类住区;生态水文学,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的工程和谐;水教育等。通过创新多学科和对环境无害的方法和工具,促进水资源利用科学的进步。
(2)人与生物圈计划(MAB)。MAB为以合理、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总体关系为主题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计划内容:通过关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国际认可的地点,致力于查明和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导致的生物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和比较自然/近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特别是在生物和文化多样性加速丧失的背景下,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影响生态系统继续提供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服务的能力;在迅速地城市化和能源消耗作为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的情况下,保证基本的人类福利和宜居的环境;促进有关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知识交流和转让,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3)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IGGP)。1972年以来,IGGP的重点是负责任地进行环境资源的利用,提升自然灾害的恢复力与防范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时代的适应性研究。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也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4)国际基础科学计划(IBSP)。由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建立的国际多学科计划,目的是加强政府间、组织与政府间的合作,以增强国家在基础科学和科学教育方面的能力。自2005年IBSP开始活动以来,该计划已启动并实施了约40个项目。这些项目的重点是在物理和生物科学的特定关键领域的能力建设,以及通过使用微科学工具包在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中教授不同的基础科学学科来促进科学教育的实验。目前,正在通过与该计划内的会员国和伙伴组织进行持续的对话和磋商,探索一些新的重大国际基础科学计划倡议的机会。
2.海洋研究机构。是教科文组织内部具有职能自主权的机构,负责海洋科学的具体任务。比如,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简称IOC)。IOC于1960年成立,是通过科学调查增加人类关于海洋自然现象及资源的知识而建立的国际性政府间组织,中国是成员国之一。有关出版物有:《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技术丛书》《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手册与指南丛书》《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专题讨论会报告》。
3.自然科学研究所/中心研究
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所是教科文组织的组成部分,这些研究所在会员国(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科研力量;第二类是在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但法律上不是该组织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大会正式批准的活动安排与教科文组织保持随时联系。这类中心和研究所主要服务于上面提到的教科文组织的各类计划,研究领域包括水、可再生能源、科学政策、生物技术、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遥感等。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机构见表3.1。
表3.1 生态修复相关研究机构[2]
4.特殊主题研究:生物多样性
2010年10月,各国政府同意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爱知目标》,作为制止并最终扭转地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基础。为了加强对这一紧迫任务的支持和动力,联大第六十五届会议宣布2011-2020年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以期为执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做出贡献。在整个10年期间,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为实施《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做出重大贡献,并极大提高了会员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计划旨在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的贡献来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与政策的互动。
(五)重点出版物译介
1.《追踪生物多样性科学和政策的主要趋势:根据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多样性科学和政策会议的议事录》(Tracking Key Trends in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Policy:Based on the Proceedings of a UNESC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Policy,2013)
该书是在2010年召开的国际生物多样性科学与政策大会基础上完成的论文集。全书分为新时期生物多样性概念,减少生物多样性侵蚀和损失,生物多样性与社会、科学联结三大主题。
2.《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2019)
2019年版的《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主题是“一个也不能少”。报告认为,实现人人享有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权利也可以极大地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广泛目标的实现:从粮食和能源安全到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