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中国情境
我曾经承担社会学专业“社区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我记得最初的教学难点是“社区”概念的阐释。课程上完以后,学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社区,我自己也讲不清楚社区是什么。那个时候,社区服务在中国各大城市试点刚刚开始,大家并不知道社区应该怎样建设,书本上引进的社区理论,课程中讲述的社区发展规划与社区建设的实践完全不符。虽然中国古代就有类“社区”的政府管理单元,但是“社区”的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第一个提出,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于20 世纪30 年代传入中国的。与“社区”概念的多元发展相对应,西方国家的社区发展实践经历兴衰起伏的三个阶段后,最终确定了社区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中企业在社区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社区参与特征。与此不同,社区真正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发生在社区服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生在学术界不断厘清“社区”概念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社区意识不断变化,从政府意志下的“企业办社区”,发展为社区主导下企业的短期公益输出、企业主导下对社区的短期公益输出,企业与社区合作的长远公益输出等多种企业社区参与形式。中国企业社区参与存在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情境。